众所周知,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应用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积累。因此,英语学习的重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在大学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最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阶段就是预习阶段。预习是完整的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预习的作用对学习效果至关重要。所以,预习学习不能够随意处理,更不是可有可无的。预习搞好了,学生可以学得主动,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预习不认真,课堂教学就会气氛沉闷,效率极低,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不能将预习片面理解为只是自学新课,预习还应包括重温与新课相关的前期知识,并且应以后者为主。换句话说,要区分开新课里的已知和未知,发现问题,做好课前准备。新课里面有哪些单词、短语、词组、语法点、语言点、文化知识;哪些已经掌握,哪些还需巩固,哪些是完全陌生的;新课的结构是什么,重点和难点在哪里,这些都是预习的时候应该注意和思考的地方。做到这些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听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今时代是互联网信息科技的时代,把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英语语言教学中,不仅使传统的预习学习增添了时代的色彩,而且为预习学习提供了更高效的平台和测评工具。利用网络进行高效的预习学习,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项互动的、多元的信息交流,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从而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初衷和最终目的。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布置预习的任务,学生在课前独立完成。而教师对学生预习的要求也只限于熟悉教学内容。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大部分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的要求往往太过笼统,最多在临下课时说一句“请同学们下课后把第三单元预习一下”,没有时间指导学生进行预习,也没有设计具体的预习任务。因此教师对于学生是否完成预习任务以及完成预习的效率和质量都无法把控。这导致很大部分学生因偷懒而没有预习;小部分学生就算预习了,也最多是浏览一遍课文,背背单词而已,预习效果较差。由于教师在大多数情况下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不能给学生预习提供必要的材料、指导和检查,而学生的英语基础、自学能力、理解能力有限,再加上无监管的惰性,所完成的预习也有应付现象,因此,学生课前预习新课困难多、效率低、费时间,这种预习反而会降低学生接受新课的兴趣,致使教学效果不佳。
现今发达的计算机网络在时间和地点上的无限延伸正好给学生的课前预习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网络的帮助下,突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一,利用网络的及时性、交流性、监督性、互动性来进行课前预习,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聊天室、BBS、QQ群或讨论组等应用,建立自己班级的网络学习社区。在这样的网络学习社区中,教师以书面的形式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即通过预习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出示预习提纲,并明确指出预习时应做哪些知识和技能准备,以及预习时应注意的问题;对预习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听录音或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查找课文中的生词、词语的固定搭配、重点句型;阅读全文,查找相关文化信息;根据课文的话题查阅有关资料,熟悉背景知识;提出自己的困惑或不理解的问题等。同时,教师也要对预习量进行有效的把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有自己的专业课程,不可能像英语专业的学生那样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英语学习中,他们学习英语的时间相对较少。因此,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预习要求一定要切实可行。如果预习量过小,则不能达成课堂教学的目的;如果预习量过大,会使学生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产生消极情绪,挫伤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