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我的书架
0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全部
畅想之星
馆藏精品
浙江新华
超星
出版时间 :
搜索
人际交往转型与人伦生态重建
¥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ISBN:
9787010138756
作 者:
龙柏林等著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加入书架
畅销推荐
劳特里奇美德伦理学指南(拓展对美德伦理学历史与当代进路的理解)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24
突破思维定式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4
“善事父母”之当代传承与创新围绕中国社会养老的若干问题结合“传统孝道分析提出创新理念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4
家风家训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24
财富伦理与中国贫困治理研究
人民出版社
2024
逆向思维
中国商业出版社
2024
后现代道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4
孟子与保罗生死伦理比较研究
上海三联书店
2024
作为人间之学的伦理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4
人文与社会译丛~追寻美德道德理论研究
译林出版社
2024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社会的转型,不仅是当下我们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教育与价值重构丛书:人际交往转型与人伦生态重建》作者聚焦于社会现实,以人际交往为切入角度,按照社会转型——人际交往转型——人伦规范与价值危机——人伦生态重建的思路展开学理分析,使价值重构在人际交往这个点上得以具体体现和思考,而且其研究如切洋葱般逐层展开,具有现实性和理论探索意义。
展开
精彩书评
展开
精彩书摘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教育与价值重构丛书:人际交往转型与人伦生态重建》: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独立个性得以前所未有的彰显,“个体性自我”走向前台,自觉的精神文化和个性得到张扬。“个人被认为是独一无二的,有着非凡的抱负,而生命变得更加神圣、更加宝贵了。申扬个人的生命也成为一项本身即富有价值的工作。经济向善论、反奴隶制舆论、女权运动,以及禁止雇用童工和施用酷刑,一时都进入了社会话题……现代人的傲慢就表现在拒不承认有限性,坚持不断的扩张;现代世界也就为自己规定了一种永远超越的命运一一超越道德,超越悲剧,超越文化。”这样一来,每个人都具备了独一无二的个性表达,文化交往领域不再是少数人才能享有的特权,恰恰相反,每一个人在原则上都可以进入这一交往领域。问题在于,这些基于彼此不同的生活情景和人生阅历等基础上的个人能否和他人之间就善、正义等基本重大的问题达成彼此的价值共识或相互宽容。在资本主义独立个性的时代,相对主义和原子主义的认识论生发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诉求,追寻的是价值多元论,主张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价值取向去思考问题、评价事物和从事活动。更极端的是,极端个人主义的虚无主义主张:“神的事是神的事业,人的事是‘人’的事业。我的事业不是神的事,不是人的事,也不是真、善,正义和自由等等,而仅仅只是我自己的事,我的事业并非是普通的,而是唯一的,就如同我是唯一的那样。对我来说,我是高于一切的!”这种独立个性的主张,毫无疑问是将他者视为障碍或者虚无,个人已成为偏执自我的文化中心主义者。基于此,文化交往将蜕变为固守自己文化独特性的特殊品格和以拒斥心态对待他者文化的情形。此情形容易切断文化沟通的桥梁与纽带,脱离丰富多样文化资源的滋养,最终造成缺乏共识的文化冲突。举代沟之例即可说明这个问题,其中米德的理论极具借鉴意义。在传统人的依赖格局中,个体从他出生时就处在父辈文化的包围中,并且对于“前喻文化”具有神圣的遵从和内化的社会机制。但是独立个性的年代,前喻文化却遭受了颠覆和挑战的厄运,青年个体再也不像以往那样温顺地唯父命是从,并且迅速变化的现实生活也一再暗示了祖宗规训的合法性根基也不像以往那样牢固了。这样一来的结果是,形成了青年晚辈对父辈文化的不屑一顾与父辈对自己的文化顽固维护的紧张局面,不同代之间的个体文化交往就产生了互不相让的文化之隔,价值差异增大、感情冲突增多、心理距离拉大等问题不断涌现。独立个性境遇下的文化交往,除了文化冲突景象之外,还存在着文化交往的媚俗与平庸情形。“如果大众传播媒介能把艺术、政治、宗教、哲学同商业和谐地、天衣无缝地混合在一起的话,它们就将使这些文化领域具备一个共同特征一一商品形式。发自心灵的音乐可以是充当推销术的音乐。所以,重要的是交换价值,而不是真实的价值。从根源上看,现状的合理性和一切异己的合理性都服从于此。”以往的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界限和分野被媚俗、庸俗和物化原则所抹平,标准化的大众文化商品以电影、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络媒体等多种方式供大众消费。个性多样的文化表象背后,一个共同的命运是文化无法抗议物化的威力,只能向物化投降。
……
展开
目录
总序
第一章 当代中国社会的人学新议题
第一节 人学致思理路与当代中国社会
第二节 人际交往的现代转型
第三节 当代人伦问题的思考
第二章 人际交往的风险问题与信任重建
第一节 人际交往风险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人际交往风险的历史变迁
第三节 双重转型下的人际交往风险
第四节 人际交往风险的治理与信任重建
第三章 人际交往怨恨议题与当代审视
第一节 和谐社会与人学研究新议题
第二节 人际交往怨恨的内涵解析
第三节 人际交往怨恨滋生的原因
第四节 人际交往怨恨的价值考量
第五节 人际交往怨恨的化解路径
第四章 人际交往承认视阈与现实分析
第一节 寻找人际交往的承认新视阈
第二节 人际交往承认的理论构想
第三节 人际交往承认的困境分析
第四节 人际交往承认的政治与治理
第五章 人际交往的网络转向与合理建构
第一节 网络社会人际交往的形式与特点
第二节 网络社会人际交往的辩证分析
第三节 网络社会人际交往的合理化建构
结语 重建我们时代的和谐人伦生态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继续借书
去结算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
3
)
发表书评
取消
发表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省本级
嘉兴市
湖州市
金华市
丽水市
台州市
舟山市
衢州市
温州市
杭州市
宁波市
绍兴市
浙江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登录
没有读者证?
在线办证
新手上路
快速入门
购物指南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支付方式
配送方式
快递送货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特色服务
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