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的发展同样在印证这一规律,比如,近现代各国角逐世界霸主的宝座,荷兰先执牛耳,很快就拱手让给西班牙,之后,权柄迅速被英国抢夺过去,建立起日不落帝国。但太阳怎么可能不落?大英帝国落魄之后,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乘势代之。以上每个霸主执权的时间,多则数百年,少则数十年,以当今美国主导世界的时间维度来看,亦尚不足百年。所以时移世变,不可能有恒久的不变。
若把我们个人放在大历史或大时空背景之中,就更加微不足道了。个人以极端手段,利用权力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很难超过20年,不信数数看,如秦始皇、隋炀帝、希特勒……不一而足,可见权力改变不了历史终局,野心只会加速失败和灭亡。反倒是思想与精神的闪耀,更能长久地影响人类,如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老子、孔子、释迦牟尼、耶稣基督、穆罕默德、牛顿、爱因斯坦等这些古圣先贤们。
庄子也是古圣先贤中,位列群星闪耀的显赫地位,照亮人类前行的重要人物之一。庄子承继老子的思想,悟通《道德经》的真义,不断实践体悟、摸索总结,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庄子运用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将其构建的思想理论体系完整地表达出来,这种形式之所以独特,是因为庄子采用讲寓言故事的方法来讲哲学道理,并且是讲系统的哲学理论所阐述的道理。这在人类哲学史上,当属特例。因此,庄子是古往今来的一大奇人,庄子写的书,也是古往今来的一大奇书。庄子所写的这本天下奇书,叫作《庄子·内篇》。《庄子·内篇》主要讲庄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然其中也讲了大量的方法论。《庄子·内篇》作为一本天下奇书,用今天专业一点的话说,是庄子在讲哲学,如果从通俗的角度去理解,《庄子·内篇》中大量的寓言故事及少量的论述,则是在讲如何寻求快乐和获得幸福的方法。
庄子认为,人生的结局固然悲观,但只要看透一切生命的本质,认识到生、老、病、死的生命现象,其实就是生命过程的必然规律,并进而认识到死亡是一种必然,失去也是一种必然,这样的话,就初步认识了“道”。在庄子的书中,道,并不神秘;道,就是自然而然;道,该怎样发展,就怎样发展,该怎样呈现,就怎样呈现,不会被人类的喜好所影响,也不会被人类的意志所左右。所以“道”,就是生命的规律,或者是自然的法则。因此,庄子倡行的道,是以人生幸福为目标。庄子认为,要实现幸福目标,无论个人、团体还是政府,都应提倡“无为而无所不为”的理念。
所谓无为而无所不为,在庄子看来,就是要顺应自然规律,不要去做对抗自然法则的事,只要我们不抗拒自然规律和法则,那么主观上看似我们“无所作为”,而客观上却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顺势而为,也就是“无所不为”的目的。
后世和后人对老子、庄子及道家学说的“无为”,望文生义,断章取义,曲解得非常厉害。认为“无为”就是不作为,就是消积避世,是“隐世”、“遁世”思想,并把庄子提出的“逍遥”,横加指责为没有社会责任和担当的“逃跑主义”式的个人逍遥行为,进而大加挞伐,肆意批判。
其实,我们后人只要能安下心来,认真通读一遍《庄子·内篇》,就会从中发现,所有的曲解、指责和批判,都是毫无根据的。但何以会出现如此状况?我个人认为,大抵应归结为误读导致的误解和误会,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庄子及其道家的哲学思想,对当时“世界”的看法,并非普通的世界观,只关注人类生活的狭小空问世界,而是宏大的宇宙观,关注的是涵盖万事万物的大空间大宇宙,这种认识世界的大宇宙观,由于当时缺乏科技手段的实证检验,甚少有人能够理解。
此外,时间距离造成语言和文字的隔阂,也是导致误读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就使后人和庄子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困难。今天,我们若想和庄子交流,就必须认清我们所面对的现实状况:我们每一个人,就像一个只会讲普通话,刚刚在游泳池里学会游泳,就去和庄子这位在大海大洋里畅游了数千年、讲着一口地道客家话的泳坛大师,探讨在海洋中纵情畅游的感受,沟通的难度可想而知,理解的障碍更不用说。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