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团体心理学:本会团体心理咨询模式理论与实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2365129
  • 作      者:
    韦志中著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韦志中,安徽临泉人,民盟盟员,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心理督导师。毕业于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学函授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学研究工作15年。全国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论坛主席、全国心理技术应用高峰论坛理事、本会团体心理咨询研究院院长、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州大学心理技术应用研究生班负责人、广州市韦志中心理咨询工作室创办人、广州心丝带心理志愿者协会会长。

    著有《谁在掌控你的人生》、《向<西游记>取育儿经》、《幸福干预一一一生受用的26堂幸福课》、《学校心理学工具箱指导手册》等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团体心理学:本会团体心理咨询模式理论与实践》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本会团体心理咨询模式理论与实践,着重介绍了三种团体咨询模式,即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表达性艺术团体心理成长模式和文化动力团体心理治疗模式,为致力于研究或开展团体心理咨询的读者提供了一种基于中国本土文化的团体心理咨询视角。同时,本书也可以作为一本团体心理咨询实操工具书,供广大心理咨询师、团体心理咨询导师借鉴和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团体心理咨询在中国大陆的发展情况<br />  (一)导入期<br />  这一时期大约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1991年专业的团体心理咨询被介绍到中国大陆。同年6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在中央教育行政学院举办了“全国第一期大学心理咨询员培训班”,培训班上,日本筑波大学心理系松原达哉教授介绍并带领学员学习和体验团体理论与操作技巧,在日本师从于松原先生学习心理咨询的清华大学老师樊富珉担任翻译。系统的团体咨询师培训开始于1991年10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根据大学心理咨询工作的特点以及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特别组织了为期两天的团体心理咨询培训班,由樊富珉老师主持培训,学员由来自北京各高校的教师组成。在全程操作与体验团体咨询技术方法的过程中,学员们充分感受到团体工作的特效,不少学员立即将所学运用到新生班级建设以及心理咨询工作中。此后团体心理咨询的培训持续在全国各地进行。与此同时,美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的心理辅导专业人员也被请来,开展团体心理咨询培训。但由于师资有限,团体心理咨询培训工作范围仍较小。<br />  (二)探索期<br />  这一时期大约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教育部从1994年开始,先后在江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培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邀请樊富珉讲授团体心理咨询。各地的心理咨询教师培训中也增加了团体心理咨询的内容。1996年是大陆团体心理咨询发展的一个重要年份,两本与团体心理咨询、治疗相关的专著出版。一本是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樊富珉编著的《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另一本是由首都经贸大学杨眉编著的《社交焦虑团体心理咨询》。随着专著的出版,对团体心理咨询认识、了解的人逐渐增多,对团体心理咨询需求更大,相关培训工作更加活跃。1999年,北京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普查结果表明,已经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高校心理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大致可分为四部分:心理问题预防与治疗、心理发展辅导与训练、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与宣传、心理健康教学与研究。<br />  其中发展性心理辅导与训练是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带有普遍性的发展问题给予指导、帮助,训练、协助他们完善个性、增强适应、提高素质。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团体辅导、心理训练、就业指导等方法来实施的。<br />  (三)发展期<br />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改革的步伐加快,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政府的重视。国家先后出台的多个文件都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如2001年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第一号文件《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br />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nbsp; 团体心理咨询发展史<br />第一节&nbsp; 西方团体心理咨询发展<br />一、探索期<br />二、发展期<br />第二节&nbsp; 美国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br />一、发展简史<br />二、美国团体心理咨询与集体心理治疗的特色疗法<br />三、青少年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发展<br />四、关于团体领导者的调查和研究<br />五、团体心理咨询未来的发展趋势<br />第三节&nbsp; 日本及中国港澳台团体心理咨询发展<br />一、日本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br />二、中国台湾地区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br />三、中国香港地区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与现状<br />第四节&nbsp; 中国大陆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br />一、团体心理咨询在中国大陆的发展情况<br />二、国内团体心理咨询代表人物及其本土化探索<br />三、国内关于团体心理咨询的学术研究<br />第五节&nbsp; 中国团体心理咨询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br />一、关于团体心理咨询的学术研究<br />二、团体心理学的学科建设<br />三、团体心理咨询未来的发展趋势<br />第二章&nbsp; 本会团体概述<br />第一节&nbsp; 本会团体心理咨询模式发展史<br />第二节&nbsp; 本会团体心理咨询概论<br />一、成为一个人<br />二、基本指导思想--东方整体观<br />三、特点、功能--人格再成长<br />四、基本观念--问题观、历史观与符号观<br />五、文化的影响<br />六、心理空间和心理世界<br />七、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br />八、本会团体咨询的三个核心<br />第三节&nbsp; 团体咨询的&quot;五方向&quot;与&quot;三模式&quot;<br />一、五方向<br />二、三模式<br />三、三种主导<br />四、三种动力模型<br />五、&quot;三位一体&quot;思想<br />六、六个阶段<br />第四节&nbsp; 本会团体心理咨询模式特点<br />一、科学性<br />二、系统性<br />三、全面性<br />第五节&nbsp; 本会团体心理咨询模式现状及展望<br />一、国家认证<br />二、本会团体心理咨询模式理论体系<br />&quot;三字经&quot;<br />三、影响与展望<br />第三章&nbsp; 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br />第一节&nbsp; 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概述<br />一、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的产生<br />二、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的含义<br />三、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的意义和功能<br />四、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技术的制作方法<br />第二节&nbsp; 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的服务人群及方向<br />一、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的服务人群<br />二、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的服务方向<br />第三节&nbsp; 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的特点及优势<br />一、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的特点和优势<br />二、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的展望<br />第四节&nbsp; 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方案的设计和实施<br />一、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方案的设计<br />二、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方案的实施<br />三、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方案的评估<br />第五节&nbsp; 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在学校的研究与应用<br />一、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在学校研究与应用的意义<br />二、在教师群体中的研究与应用<br />三、在学生群体中的研究与应用<br />四、在家长群体中的研究与应用<br />第六节&nbsp; 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在企业中的研究与应用<br />一、意义和价值<br />二、团体特点<br />三、内容和人群<br />四、团体方案示例<br />第七节&nbsp; 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在司法领域的研究与应用<br />一、意义和价值<br />二、团体心理特点<br />三、团体心理教育的内容<br />四、团体方案示例<br />第八节&nbsp; 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在公务员中的研究与应用<br />一、意义和价值<br />二、团体特点<br />三、内容和人群<br />四、团体方案示例<br />第九节&nbsp; 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在军队中的研究与应用<br />第四章&nbsp; 表达性艺术团体心理成长模式理论与实践<br />第一节&nbsp; 概述<br />一、表达性艺术治疗<br />二、心理成长工作坊<br />第二节&nbsp; 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服务人群及服务方向<br />一、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服务人群<br />二、表达性艺术治疗种类<br />第三节&nbsp; 表达性艺术团体心理成长模式的操作特点及优势<br />一、表达性艺术团体心理成长模式的操作要点<br />二、本土化的意义<br />第四节&nbsp; 表达性艺术团体心理成长技术<br />一、绘画艺术治疗<br />二、音乐、舞蹈治疗<br />三、诗歌、散文、故事治疗<br />四、心理剧<br />五、本会团体宗教、民俗仪式化艺术治疗<br />第五节&nbsp; 石头的故事<br />一、&quot;石头的故事&quot;简述<br />二、&quot;石头的故事&quot;技术的作用<br />三、&quot;石头的故事&quot;疗效因子<br />四、&quot;石头的故事&quot;技术应用<br />第六节&nbsp; 心理刮痧技术<br />一、心理刮痧技术简介<br />二、心理刮痧技术的特点<br />三、心理刮痧技术的运用<br />第七节&nbsp; 生态心理技术(春夏秋冬技术)<br />一、生态心理学的概念和特点<br />二、生态心理技术的运用<br />第八节&nbsp; 爱情、婚姻工作坊<br />一、爱情、婚姻工作坊的目标及适用对象<br />二、爱情、婚姻工作坊的内容<br />第九节&nbsp; 亲子关系、家庭工作坊<br />一、亲子、家庭工作坊简述<br />二、工作坊的内容<br />第十节&nbsp; 情绪管理、躯体化工作坊<br />一、适合人群<br />二、工作坊内容<br />第十一节&nbsp; 人际关系障碍清理工作坊<br />一、人际关系障碍清理工作坊简述<br />二、人际关系障碍清理工作坊适用对象<br />第十二节&nbsp; 职业倦怠缓解工作坊<br />一、职业倦怠缓解工作坊简述<br />二、工作坊内容<br />第十三节&nbsp; 心理创伤修复工作坊<br />一、心理创伤修复工作坊简述<br />二、心理创伤修复工作坊的内容<br />三、心理创伤修复工作坊的适用对象<br />四、心理创伤修复工作坊的目标<br />第十四节&nbsp; 内在小孩工作坊<br />一、内在小孩工作坊简述<br />二、内在小孩治疗工作坊的内容<br />第十五节&nbsp; 哀伤、丧失干预工作坊<br />一、哀伤、丧失干预工作坊简述<br />二、工作坊内容<br />第五章&nbsp; 文化动力团体心理治疗模式理论与实践<br />第一节&nbsp; 概述<br />一、团体心理治疗的动力学理论及实践发展<br />二、文化与心理学<br />三、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特点<br />第二节&nbsp; 文化动力团体心理治疗模式的服务人群及服务方向<br />一、文化动力团体心理治疗模式的提出<br />二、文化动力团体心理治疗模式的服务人群<br />三、文化动力团体心理治疗的治疗因素<br />第三节&nbsp; 文化动力团体心理治疗模式的优势及特点<br />一、文化动力团体心理治疗模式的优势<br />二、文化动力团体心理治疗模式的特点<br />第四节&nbsp; 技术主导模式下的文化动力治疗小组研究与实操<br />一、文化动力治疗小组治疗实证研究设计<br />二、文化动力治疗小组治疗的工作过程<br />三、技术主导模式下文化动力治疗小组<br />第五节&nbsp; 导师主导模式下文化动力治疗小组的研究与实操<br />一、导师主导小组的工作技巧<br />二、导师主导小组动力的变化<br />三、导师主导小组技术的使用<br />四、讨论与思考<br />第六节&nbsp; 动力主导模式下的文化动力治疗小组的研究与实操<br />一、动力主导小组的特点<br />二、组中动力的发展与变化<br />三、导师的角色<br />四、动力主导小组中的成员<br />五、技术的使用<br />六、讨论与思考<br />第六章&nbsp; 团体动力(场)<br />第一节&nbsp; 勒温的场理论<br />一、勒温简介<br />二、场论与团体动力学<br />第二节&nbsp; 本会团体的场理论<br />一、心理空间与心理世界理论<br />二、技术、导师、场的三位一体<br />三、动力的调动与把握<br />第七章&nbsp; 团体导师<br />第一节&nbsp; 团体导师的徳、道、术<br />一、成为团体导师的三个条件--德、道、术<br />二、成为一名优秀团体导师的关键因素<br />第二节&nbsp; 团体导师的&quot;三位一体&quot;<br />一、角色的三位一体--时而在前、时而在后、时而在左右<br />二、技术的三位一体--此时此地技术、描述技术、会心技术<br />三、团体过程的三位一体--讲解、体验、分享<br />第三节&nbsp; 成长与督导<br />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br />二、&quot;谁&quot;在带团体<br />三、成长不要&quot;舍近求远&quot;<br />四、成为导师所经历的三个阶段<br />第八章&nbsp; 伦理<br />第一节&nbsp; 个体心理咨询中的伦理与设置要点<br />一、心理咨询中的伦理与设置原则<br />二、常见的伦理与设置问题<br />三、心理咨询中的设置内容<br />四、在心理咨询实践中对伦理与设置的几点思考<br />第二节&nbsp; 团体心理咨询中的伦理与设置<br />一、团体文化的设置<br />二、团体设置<br />三、治疗费用<br />四、其他事宜<br />五、保密原则<br />六、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br />七、契约的形成与实施<br />第三节&nbsp; 我国心理咨询伦理规范的发展现状<br />一、国外心理咨询伦理规范的发展<br />二、我国心理咨询的伦理学思考<br />三、我国心理咨询伦理的最新发展<br />附录: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一版)<br />参考文献<br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