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归零
佛法教我们平等观,因为一切的有无,来自于我们过去的因果。过去播的种不够,收成就少;过去播的种好,今生自然丰收。
学佛是解决思想上的迷惑,使思想通达,思想通达了,业因果就会转。如果用有所得的心求佛,就会患得患失,就有涨跌、有计较,没有任何保障;用无所得的心学佛,就会平常心,明白诸法本来如此,一切现象轮转有无,譬如不要想说股票永远是下跌,也不要认为会有永远是上涨的股票。有钱无钱,就像蛇行一样,弯弯曲曲;世间的感情也像海浪一般,翻来覆去。
很多人问我:到底是修哪一宗?哪一种法门?我想了半天,也说不上来。但是,我过得很自在,好好坏坏对我来讲,好像小孩子玩游戏,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所以,生活要常常“如幻观”,观久了,身心习气自然脱落,没有分别对待取舍。在工作中不耐烦时,更要用“如幻观”,如果“如幻观”不成,凡事就会落入二分法,分别计较、没完没了。
徒:师父您如何深观缘起?
师:我们要在一切处架起“如幻观”的高楼大厦!常常练习“如幻观”,让我们的心随时归零。归零时,内心就不会杂乱,不杂乱的心才能深观缘起。因为,心中不杂乱的关系,才能对世间悉知悉见,透视一切变化的始末。事实上,如来的作用就是明照,而明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本能。
徒:相是如何生起的?
师:一切心的种子所变现。
徒:心的种子在哪里?
师:在每一个人的八识田中。大的八识田是整个宇宙,小的八识田是属于你自己的。
徒:在照明时,八识田是大是小?
师:照明时不分这些。
徒:一切种识是本有的,为什么?
师:因为这些种子,不管怎么生灭,都在八识田中储藏着,否则如来不会悉知悉见众生的过去、现在、未来。
徒:第八识是本有的吗?
师:“照见诸法”时才这么说。
徒:什么叫“正知正见”?
师:“正知正见”不在佛说的三藏十二部中,而是在每个人的觉性上。每个人都具足佛的智慧德相,这叫“正知正见”。可是,为什么我们不能承认自己就是佛呢?因为执着妄想的缘故。然而不管如何执着、如何妄想,我们的灵知灵觉却从来没有消失,它使得你不正见也得正见。
徒:您是如何知道的?
师:这是佛、法、僧搭起的桥梁。我们要了解“正知正见”,必须依三宝的路线,慢慢去明白自己到底是什么?
徒:如何修成“正知正见”?
师:这玩意儿是修不成的,佛性是你本有的,回归本有是最本然、不造作的,因为佛性是天然的东西,所以就像天堤不能修补一样,天就在上面,看得很清楚。只有自己整自己的时候,是最痛苦的!为什么我们会在迷惑中遭受痛苦?会在一切烦恼障碍中折磨自己呢?就是没有真正彻底地了解自己,如果能彻底地了解自己,就能了解宇宙的真相。
学真理,若是东学西学,就好像没有归零的指南针,怎么量都找不到正确的方向。而佛法就是解脱的指南针,告诉你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
徒:如何在幻化中修证实相?
师:由于你现在的心是幻妄的,所以叫你“如幻观”。如果心不起幻妄,就是实相无相。你的经验告诉你一切景象都是实际的,可是事实上它只是个幻相。“如幻观”的目的,就是要你找回你的本心,不要随着幻境走。
在没有明白真理以前,就像患了色盲的人,会生起很多错觉而信以为真。好的你想要,坏的你想丢,想丢又丢不掉,于是对幻境感到不耐烦、无可奈何,怎么办呢?所以要“如幻观”,把“假的”看清楚,就不会有负担了。就是因为你把一切假的都当成实际的,才会造成压力。好比说,当你太太在生孩子时,你比她还着急,该生本来就会生了,如果生不出来,你怎么急也没有用。
在未学佛之前,对生死无法预知,看不到事物的真相,往往忧心忡忡。学佛之后,就会了解一切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因果的道理,这是必然的,没有什么好逃避的,要去面对现实。
所谓“修证”,“修”是指思维修,能够思维佛的智慧,进而付诸实践,依照佛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行为;“证”是指实践的结果,确实印证了佛的教法。
徒:请问佛教有没有办法使政治好转为清明之治呢?
师:这个道理很简单!过去的时代是有儒释道传统的道德伦理在维系社会,而今天是个功利主义、消费主义、个人主义挂帅的多元社会,大家只相信金钱,在这个节骨眼儿用什么方法才能改变社会呢?只有提升社会的文化教养,让大家有因果观念,接受因果的事实,才能让整个社会改观。今天,谁能把因果说得最清楚,创造良性的因果循环,谁就能改变这个社会。
因果是自作自受,它不是刻意要惩罚谁,你怎么种的因,任何痛痒的发生都要自己去受,没有人能替代,这个佛法观念是很公平的!你犯了杀业,以后也会有被杀的业报;你偷人家的钱,你的也会被偷回去。因果之中,到底要怎么活才会活得好一点呢?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颗能善、能恶的心,如何导引它止恶行善呢?
那就是因果的观念。因果是非常现实的,不管作恶、作善都会得到回报。它告诉我们创造良性因果循环的积极性:利益就是付出好处给别人,因为你必定回收。
徒:如何避免战争?
师:离开贪、嗔、痴就可以避免。海湾战争时,伊拉克为什么攻打科威特?因为争夺利益,科威特有油田、有钱啊!其他地方也是一样,人人为名利而争,起贪、嗔、痴而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