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大师注《道德经》,始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卒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前后用功十年,“或经旬而得一语,或经年而得一章”,“每参究透澈,方落笔,苟有一字有疑而不通者,决不轻放”。实为学佛、学老者苦心而注,以期学佛者通达老子,“善自他宗”;学老者破除己见,“得离言之旨”。
憨山大师注《庄子内篇》,创意于约万历十六年(1588年),*终克成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前后长达三十二年之久,堪称憨山后半生倾注心血的精心之作。大师自言:“庄子一书,乃老子之注疏。予尝谓老子之有庄,如孔之有孟。若悟彻老子之道,后观此书,全从彼中变化出来。”
蕅益大师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年四十九岁,述《四书蕅益解》。解《论语》曰“点睛”,开出世光明也;解《庸》《学》曰“直指”,谈不二心源也;解《孟子》曰“择乳”,饮其醇而存其水也。惜《孟子择乳》失传。
蕅益大师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年四十三岁,始述《周易禅解》;清顺治二年(1645年),年四十七岁,撰《周易禅解》竟。大师自言:“吾所由解《易》者,无他,以禅入儒,务诱儒以知禅耳。”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文化学者楼宇烈先生推荐:
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以儒、道的视角来理解和诠释佛教的思想,以及以佛教的视角来理解和诠释儒、道的思想,会通三教之论著,十分丰富。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特色的显现。然而如佛教明末四大师之憨山德清与蕅益智旭,以佛教禅意注解儒道两家根本经典的专著,则尚不多见。他们的这些著作,不仅对了解儒道的思想为人们开启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对了解佛教思想也给予了新的启发,值得重视和研究。
崇文书局的同仁有见于此,发心把憨山德清的《老子道德经解》《庄子内篇注》和蕅益智旭的《四书蕅益解》《周易禅解》等,这几本以佛教禅意注解儒道两家根本经典的代表性著作收集在一起,采用精良的版本,加以认真整理、标点,汇编成一套“禅解儒道”丛书,以便更多的读者关心和了解中国文化思想史上这些特色的作品,是一件十分有意义事。故此,我特向广大关心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们推荐这套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