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谈谈佛教的信仰。谈到佛教信仰的时候,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皈依三宝。对于慧根和善根还没有发现的人来讲,你完全可以当知识和学问来了解。什么是三宝呢?佛教把佛、法、僧视为三宝。那为什么把佛、法、僧称为三宝呢?大家平时所佩戴的金、银、琉璃、砗磲、赤珠、玛瑙,都属于世间的宝,世间被人当成宝贝的这些东西有三个特性:第一、物以贪为贵;第二、物以用为贵;第三、物以稀为贵。这是从社会学角度来说的。
从化学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什么是宝呢?以金为例,黄金作为硬通货,无非是它有易分割性、延展性和稀缺性。地球表面不要说全部铺的是黄金,假设有一半是黄金的话,可能巴掌大的土都比黄金还贵重了。显然,物以贪为贵、物以用为贵、物以稀为贵。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以后,观尘世如观掌纹,对于众生的想法、众生的欲乐、众生的所求、人间社会的建立,看得很明白,就像看玻璃杯一样,是通透的。请注意,他并不是要打破这个世界,他只是要人们透视这个世界,就像用X光去扫描一样。当他悟道以后,他要把道传达给我们。可他别无选择,只能利用人间的语言。但是,大家都知道,道是透明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道是多维的话,当我们讲出来的时候,它就变成两维的了。这个两维的语言给人的窘迫在哪里呢?有所言就有所不言。因此整部《金刚经》当中,给人的感觉好像佛说了什么,又没说一样。其目的是一步一步把我们领向心灵的高地。就像北方的冬天扫雪一样,边下边扫。很多人看不懂《心经》,看不懂《金刚经》,甚至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断句。如果你歇下狂心,静静地去感悟这些圣人的经教,慢慢你就会发现,孔子的教育,和老子对于道的表达,以及释迦牟尼对于法的论述,在道的层面上是相通的。像我们耳熟能详的“道可道,非常道”,它实际表达的是,语言这个工具和心灵达到境界之间的一种关系。可以拿嘴去说它,但语言又不能够穷尽它。在佛来看,众生是有悟性的,明白了世间的宝贝都是身外之物以后,佛就利用人间的语言文字,在佛法当中讲了佛、法、僧三宝。这是我们内在的、心灵的三宝,为我们架构了一个心灵的世界,就是说一个人活在世上要有信仰,佛教就是你建立信仰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你选择了信仰佛教,那三宝就是你生命的航标,第一步就要皈依三宝。
我们刚才讲的宝贝,也就是外部的物质世界,不管它多么美妙,多么奇缺,毕竟是身外之物,如果要建设我们的心灵,就离不开佛、法、僧三宝。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最基本的定义,在中国人的心目当中,非常容易把神、佛混淆,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佛的本意就是觉悟的意思,如果翻译成两个字是“佛陀”,英语叫Buddha。当然人间有人间的觉悟,佛教有佛教的觉悟,觉悟的层次是不相同的。佛觉悟到的是什么呢?不是人间的觉悟,而是大彻大悟,是人生和宇宙的本来面目。我们认识的五千个或一万个汉字用于语言与书写,并非完全靠我们的大脑来记忆,而是靠我们心灵的悟性,所谓“望文生义”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站在老子的立场,佛所觉悟的“法”就是老子所讲的“道”,这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指向我们心灵深处的同一个起点。但是佛和神是截然不同的。佛教将时空分为三界:欲界、色界和无色界。我与各位以及猪马牛羊都是欲界的众生,欲望是我们活下去的最基本的营养,离开欲望我们将无法生存,佛是认同这一点的。第二个层次叫色界,简单翻译过来就是纯物质的世界,比我们的维次要高一点。色界的上面是无色界。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也可以看成一个人修为的三种精神境界。老百姓都知道,学佛修佛就是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经常有人会问我,佛教到底相不相信鬼神?不是相不相信的问题,而是生命的维次不同。在佛眼里看,这个神仍然是属于欲界的众生。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