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珞珈哲学读本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39875
  • 作      者:
    吴根友编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珞珈哲学读本》为武汉大学六位著名哲学教授的论文精选,旨在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的研究生了解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自己学院前辈的学术成果、也为年轻教师教学参考提供一个很好的哲学论文范本。
展开
精彩书摘
  在这个无所不包的层次阶梯中,黑格尔把意识和对象、思维和存在、本质和现象、主观和客观、精神和自然、自由和必然、合理的和现实的、逻辑和历史、哲学和哲学史等所有这些主体和客体(实体)的对立范畴形式,统统都作为绝对精神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认识的不同环节而贯穿起来,显示了其中首尾一贯的辩证进展的能动性。但是,由于黑格尔所说的辩证同一或辩证进展的能动性并未超出康德、费希特以来局限于自我意识、抽象思维之中的这条一贯的唯心主义思路,他的那个至高无上的“绝对精神”其实只不过是他头脑中主观抽象的有限精神,因而它所体现的一系列主观和客观同一的过程也就只不过是有关这种同一的主观知识的过程,从而使得思维和存在或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成了一种主观的抽象的思维形式,而与现实具体的感性存在仍然处于外在的对立之中。这样,黑格尔就仍然未能解决他的主观精神与在它之外的客观现实之间的同一性问题,而只是把这一个问题偷换成了他的主观思维如何“想到”客观存在的问题。这可以说是在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制约性的唯心辩证法条件下主体和外部感性现实世界的对立原封不动、持续存在的阶段。<br>  5.费尔巴哈看到,抽象的思维形式和现实的感性存在、主观精神和客观现实世界之间矛盾的解决只有立足于感性存在本身才有可能,而直接的感性存在就是人的感性存在。因此,要真正解决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的同一性问题,就必须放弃唯心主义前提,而从黑格尔哲学中已经暴露出来的“思辨的秘密”人手,这就是绝对精神的本质无非是人的本质,把绝对精神作为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在一切领域中的同一性的根据,无非就是把人作为这种根据。因此必须研究现实的感性的人,不是把人看作“绝对精神”的宾词,而是把精神看作以感性自然界为基础的感性的人的宾词。真正现实的感性的人,是存在于他人之外而能作为他人感性直观的对象,同时又能把这个存在于他之外的他人作为自己感性直观的对象的人,而真正现实的作为人的基础的感性自然界或感性世界则是不依赖于人并能作为其感性直观的对象或客体的感性存在。<br>  ……
展开
目录
陈修斋<br>关于哲学本性问题的思考<br>莱布尼茨哲学体系初探<br>对唯心主义哲学的估价问题<br>关于经验论与唯理论对立的几个问题<br>关于经验论与唯理论对立问题的再思考<br><br>江天骥<br>科学方法论的中心问题<br>西方科学哲学的新趋向:最近几十年来的科学哲学<br>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关系问题<br>科学合理性,形式的还是非形式的?<br>相对主义的问题<br><br>萧薏父<br>中国哲学启蒙的坎坷道路<br>古史祛疑<br>人文易与民族魂<br>传统·儒家·伦理异化<br>道家·隐者·思想异端<br><br>杨祖陶<br>论德国古典哲学的逻辑&nbsp;进程<br>德国近代理性哲学和意志哲学的关系问题<br>德国古典哲学研究的现代价值<br>康德范畴先验演绎构成初探<br>康德哲学体系问题<br><br>陶德麟<br>关于真理标准的几个问题<br>逻辑&nbsp;证明与真理标准<br>参加1978年真理标准讨论的前前后后<br>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两个问题的理解<br>论辩证法与和谐问题<br><br>刘纲纪<br>实践本体论<br>关于马克思论美<br>孔子思想的世界意义<br>批评与答复:再谈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br>美:从必然到自由的飞跃<br>跋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