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毛泽东邓小平法律思想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7144897
  • 作      者:
    吕世伦,李瑞强,张学超著
  • 出 版 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改革、实践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都没有出路。本书本着创新的精神,与时俱进地阐释了毛泽东、邓小平两位伟人在发展中所体现出来的法律思想。
展开
作者简介
  吕世伦,195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并留校任教,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兼任中国法律史学会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会副会长。新中国理论法学研究的学术带头人,是西方法哲学、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史研究方面首屈一指的大家。吕世伦先生是学界公认的史论并重、立德立言、成果丰硕的理论法学家和学术通家。
展开
内容介绍
  《毛泽东 邓小平的法律思想》是已出版过《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史》和《列宁法律思想》的继承,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史“三部曲”的夙愿。更是紧密切合中国国情和时代大势。本书本着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精神,学习和研究了毛泽东邓小平法律思想在不同进程阶段中体现出来的法律观点。全书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毛泽东的法律思想;下篇主要介绍邓小平的法律思想。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毛泽东早期的法律观
  第一节势力决定判决
  1906年,在毛泽东的家乡韶山,“哥老会”成员举行了暴动,毛泽东对这件事有深刻的印象。在自传里,毛泽东回忆了自己对当时政府审判“哥老会”成员的看法。
  “不久以后,韶山一个秘密会社哥老会的会员们同本地的一个地主发生了冲突。他到法院去控告他们。由于他是个有势力的地主,所以很容易地通过贿赂得到了一个对他有利的判决。哥老会的会员们败诉了,但是他们并不屈服,他们起来反抗地主和政府,并撤到本地一个叫做浏山的山区里,在那里建立了堡寨。政府派军队去攻打他们。那个地主散布谣言说,哥老会打起反旗的时候,曾经杀了一个小孩祭旗。起义的领袖,是一个叫做彭铁匠的人。最后他们被镇压下去了,彭不得不逃亡。后来他终于被捕并被斩首;但是在学生们的心目中,他是一个英雄,因为大家都同情这次起义。”
  毛泽东:《毛泽东自述》,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1页。
  一、势力决定判决
  毛泽东在叙述这件事的时候并没有谈到案情的细节,而是直接谈到了一个人的“势力”对他的官司的影响,即“势力决定判决”。
  马克思早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一文中表达过同样的观点,马克思认为“利益总是占法的上风” 。吕世伦:《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99页。
  法律是不同社会阶级、阶层、利益集团等社会团体协调的产物。法律如何规定,和这些社会团体的利益直接相关。因此,立法更多地反映了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利益。
  因为法律具有一般性,因而有些法律的规定比较模糊,这就为法律适用者留下了按自己的利益理解和解释法律的余地,同样为司法人员留下了自由裁量的余地。因为公正观念具有抽象性,所以公正只是和一定利益相结合的公正。此时,往往是具有势力和财富的人获得“公正”,但对于一般无权无势的老百姓则是极大的不公正。这个道理其实是常识性的东西,所以从常识出发,毛泽东能够轻而易举地得出“势力决定判决”的结论。
  二、法律不是衡量对错的唯一标准
  在上述事件中,虽然“哥老会”的人败诉了,而且他们的头领也被杀,但在毛泽东眼里他们都是英雄,因为大家都同情这次造反。这就看出,在毛泽东的眼里,法律并不是衡量对错的唯一标准。
  当然,我们也认为法律不是衡量对错的唯一标准。但一般而言,政府部门往往要把法律作为衡量对错的唯一标准,并且要将这种观念灌输给公民,即政府的“法治理论”。
  所以,法律要成为规范人们行为的有效依据,必须和实际相符合,和人们的习惯和观念相符合,即毛泽东所谓“法律本于人情”,法律应立足于实际生活。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认为法律应当立足于人们的利益和意志。
  第二节君主立宪的主张
  1910年秋,16岁的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到离家四十多里的湘乡县立高等小学堂读书。当时,这所学堂实行“新法教育”,除教授经书外,还教授西方的“新学”。在这里,毛泽东还读了从表兄文运昌那里借的关于康梁变法的书报。他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在读《新民丛报》中梁启超的《新民说》一文时,对国家和法律问题批注了自己的看法:“正式而成立者,立宪之国家,宪法为人民所制定,君主为人民所拥戴;不正式而立者,专制之国家也,法令由君主所制定,君主非人民所心悦诚服者。前者如现今英、日诸国,后者如中国数千年来盗窃得国之列朝也”。蒋建农:《毛泽东》,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0页。 其实这一时期毛泽东并不反对君主制度,“当时我还不是一个反对帝制的人,认为皇帝和大多数官吏都是诚实、善良和聪明的人。他们仅仅需要康有为帮助他们进行变革罢了” 。
  毛泽东:《毛泽东自述》,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4页。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