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康德至善论及其当代意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37384
  • 作      者:
    冯显德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本选题界定了康德至善概念的四种内涵、本质、价值、相互关系,以及诸至善在实践上是如何可能的。康德的至善概念实际上有四种内涵,分别是至上的善——德性、完满的善——德性与幸福的统一、共同的善——伦理共同体、最高本源的善——上帝,诸至善是一个以道德法则为条件,以德性为本质的终极价值体系。康德至善论实现了德性的纯化,完成了德性与幸福的统一,提出了道德的社会政治理想,进行了基督教信仰道德化改造,完成了启蒙时代价值尤其是终极价值体系的整合。康德至善论的专门性研究有利于深化康德伦理学研究,也对当代中国的价值启蒙和价值重建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
精彩书摘
  三、政治至善论:道德的社会理想
  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中,作为个人至善的幸福或德性不是唯一的主题,政治至善乃至全人类的社会至善也构成重要的讨论对象。这种整体的至善寄托着人类对美好社会理想的追求,它的实体形式往往表现为一个道德的理想社会。之所以追求道德的社会理想,原因在于道德的社会理想是人性完善的条件和标志,道德的社会理想也是基于人性的完善来解释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用政治伦理学的观点来看,这种至善就是一个公正、和谐、幸福的道德社会,它为个人至善提供社会公共的秩序基础和保障条件。
  古希腊雅典时期的奴隶制民主政治是人类社会理想的早期实践。雅典民主政治是经梭伦改革才得以初步发展的。梭伦(公元前639一前559)是雅典时期政治改革的实践者,他在新兴工商业奴隶主和自由民的支持下,在维护奴隶主民主制的前提下进行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变革。政治领域的改革主要是根据财产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建立了四百人会议机构作为公民议会。梭伦改革为“伯里克利时代”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伯里克利(公元前495一前429)在梭伦改革的基础上继续前行,实现了雅典民主的繁荣鼎盛,创造了他及雅典人引以自豪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伯里克利曾宣称,“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典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有的真正才能。”他还列举了雅典民主制的其他优越要素,如生活上的富裕、政治上的自由公开、社会的自由平等、城邦的开放、公民的勇敢,等等。在奴隶制时代背景下,有如此的政治实践和社会状态,确实是难能可贵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与社会思想是以雅典民主制为实践基础和经验来源的,也是对雅典民主政治实践的理论总结与发挥。雅典政治改革实践深刻影响了古希腊乃至西方近现代的政治发展,西方近现代以来的议会民主制、法律平等、社会自由等思想也可以追溯到这一时期的政治实践。
  苏格拉底只关心社会人事,“治国之本”以及统治者的德性是他与公民展开对话辩论的主要话题。他认为,人人都应当关心自己灵魂的改善,因为美德可以给个人和国家带来一切利益。在批判雅典民主制的基础上,苏格拉底主张建立一个正义的国家,其中统治者首要的德性是智慧,即具有国家治理的知识。这种思想深刻影响了柏拉图。柏拉图以灵魂和社会分工学说为基础,系统阐述了建立一个道德理想国的政治主张。他把人二元区分为身体和灵魂,并且灵魂统治身体,人的本质是灵魂。灵魂又被区分为理性、激情、欲望,其中,理性主宰着灵魂,是灵魂的本质,控制着激情和欲望。柏拉图还把灵魂的三重性质与社会分工而形成的三个社会阶层的德性联系起来,其中,理性对应于智慧,为统治者所具有,激情对应于勇敢,为国家保卫者所有具有,欲望对应于节制,不仅为生产者所具有,而且为所有社会成员所共有,三个不同阶层或等级的人各司其职,都充分发挥出自己相应的德性,整个社会就实现了正义和谐,这就是他所谓的理想国的性质或状态。在柏拉图看来,正义是国家的完备美德,是国家建立的基本原则,而统治国家的人应当是一个具有智慧的哲学王,“除非是哲学家们当上了王,……否则国家是永无宁日的,人类是永无宁日的。”柏拉图所谓的诸德性虽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道德德性,但主要已经是道德德性的意义,因此,在理想国中,政治是从属于道德的,国家的原则和基本性质因而也是道德性的,理想国在本质上也就是一个道德的政治至善。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康德至善论的思想背景
一、幸福论伦理学:幸福即至善
二、完善论伦理学:德性即至善
三、政治至善论:道德的社会理想
第二章  康德至善论的理论准备
一、从纯粹理性批判到实践理性批判
二、道德法则的确立
三、康德的人性论
四、善的体系与分类
第三章  至上的善:德性
一、作为善良意志的德性
二、德性的本质:意志的自律
三、德性的价值:自在的善与人的尊严
四、完满德性在实践上如何可能
五、作为德性论的至善论
第四章  完满的善:德性与幸福的统
一、康德的幸福观
二、完满的善:纯粹实践理性的全部对象
三、德性与幸福先天综合的统一
四、作为目的论的至善论
五、康德至善论的演化
第五章  共同的善:伦理共同体
一、伦理共同体的理念
二、伦理共同体的架构
三、伦理共同体的历史进程
四、伦理共同体的性质
第六章  最高本源的善:上帝
一、康德的上帝概念
二、道德如何导致宗教
三、宗教的道德本质
四、上帝的作用及其限度
第七章  康德至善论及其当代意义
一、康德至善论与康德伦理学
二、康德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影响
三、当今中国的价值体系及其整合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