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乡镇政府经济职能与乡镇债务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416611
  • 作      者:
    贾晋著
  • 出 版 社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乡镇政府经济职能与乡镇债务研究》可能的创新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公共产品理论出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乡镇政府的经济职能进行了规范定位,从而明确了当前我国乡镇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经济行为边界。在此基础上,从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两个角度构建了乡镇政府经济职能实施的保障机制。
  第二,构建了一个乡镇政府经济职能的公共选择 分析框架。在理论框架中,将乡镇政府经济职能的研究转化为乡镇政府公共决策对乡镇辖区内其他经济主体决策权作用和影响的分析。并在这个分析框架内,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乡镇政府经济职能的演进进行理论分析。
  第三,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以库诺特一纳什 均衡模型和霍姆斯特姆和米尔格罗姆多任务委托一代理模型为分析工具,对乡镇政府经济职能错位的原因做出经济学的解释,认为乡镇政府间的相对业绩竞争机制、以经济业绩为核心的政绩考核机制以及上级政府对乡镇政府各项经济活动激励水平的差异是造成乡镇政府经济职能错位的原因。
  第四,通过实地调查,在大量收集乡镇政府经济 职能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案例分析法,从政府、农民、企业多个视角对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后乡镇政府经济职能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展开
精彩书摘
  《乡镇政府经济职能与乡镇债务研究》:
  与总需求总是相等的,普遍的生产过剩危机不可能出现。在出现局部的生产过剩时,萨伊认为自由竞争的制度会调节供求均衡,在供给过剩情况下,生产者由于利润下降会自动减少商品的供给,反之亦然,最终总供给与总需求会实现均衡。萨伊从微观的论述中得出了宏观的结论:“最繁荣的社会必定是不受形式约束的社会。”萨伊不但反对政府旨在维持宏观均衡的干预,而且也反对政府管制私人企业和直接经营企业。萨伊认为政府对私人企业的干预将影响生产要素从报酬低的领域流向报酬高的领域,从而不但影响企业利益,也损害了政府和社会的利益。国家直接经营企业不但不能增加国家财富,反而一方面造成了巨大的亏损,另一方面妨碍了自由竞争。萨伊将政府的职能局限在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保护财产的所有权不受侵犯和社会的安宁;第二,建设和维修公共工程;第三,创办各类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第四,保护消费者利益;第五,防止明显有害于其他生产事业或公共安全的欺诈行为发生。
  2.1.2.5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发达国家先后出现了高通货膨胀与高失业率并存的所谓“滞胀”现象。按照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是不可能同时出现的。因此,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无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合理的政策主张。此时,一些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在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批判过程中重新回到了主流经济学的舞台。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新货币主义、以拉弗尔等为代表的供给学派、以华莱士等为代表的合理预期学派、以科斯为代表的产权学派、以加尔布雷斯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以布坎南为代表公共选择学派等新自由主义思潮开始活跃起来。其中,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是较早开始对凯恩斯主义进行批判的经济学说。货币主义认为从长期来看,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但不能保证市场出清和总供求的均衡,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只会影响物价水平,而不能对总产量有影响。货币主义将“滞胀”出现的原因归结为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在对凯恩斯主义进行批判的基础上,货币主义认为应当减少政府干预,让市场机制自身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因此,货币主义明确反对政府具有以下职能:第一,维持经济平衡。货币主义认为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扰乱了经济的稳定运行。第二,再分配。货币主义认为收入差距扩大是由于市场不完全竞争造成的,而政府进行收入的再分配反而会对竞争产生抑制作用。第三,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货币主义认为由政府来履行这些职能一方面容易引起官僚机构的膨胀,另一方面也会造成资源利用的低效率,因此将这些职能转移给民间组织来实施反而效率更高。虽然货币主义激烈地对凯恩斯主义进行了批判,但其并没有对政府干预经济进行全盘的否定。货币主义认为,通货膨胀、就业和经济增长都应该通过政府对货币供给量的管理来调节,其标准在于政府应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使其与实际经济增长的需要相匹配。政府的经济职能只有一条,那就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此外,建立在理性预期与市场出清两个假定之上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也主张放任自由的经济思想。理性预期理论认为经济活动主体都是理性预期者,他们会尽可能有效地利用全部可以利用的信息,并且会根据过去的经验对预期错误进行修正。市场出清则是由亚当·斯密所开创的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一直坚持的所谓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在竞争机制下能够使市场高效率的快速出清。
  ……
展开
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及研究范围界定
1.3.1 基本概念界定
1.3.2 研究范围
1.4 本书的研究思路和基本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基本内容
1.5 本书的研究方法
1.5.1 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1.5.2 案例分析方法
1.5.3 数理分析方法
1.6 本书的创新点和不足
1.6.1 本书的创新点
1.6.2 本书的不足

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政府经济职能
2.1.1 “看得见的手”——政府干预经济理论
2.1.2 “看不见的手”——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2.1.3 关于政府经济职能的思考
2.2 经济体制与政府经济职能
2.2.1 政府经济职能的制约因素
2.2.2 我国的经济体制与中央政府经济职能
2.3 关于乡镇政府职能变迁的研究
2.3.1 关于乡镇政府职能变迁的第一种研究取向
2.3.2 关于乡镇政府职能变迁的第二种研究取向
2.3.3 关于乡镇政府职能变迁的第三种研究取向
2.4 关于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的研究
2.4.1 对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的第一种观点
2.4.2 对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的第二种观点
2.4.3 对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的第三种观点
2.5 关于农村税费改革后的乡镇财政问题的研究

3 我国乡镇政府经济职能的变迁
3.1 理论分析框架
3.1.1 文书制度安排对乡镇政府的影响
3.1.2 激励机制设计对乡镇政府目标函数的影响
3.1.3 公共资源对乡镇政府公共决策的影响
3.1.4 公共决策与集体决策、私人决策的博弈
3.1.5 产品市场分析
3.2 新中国成立后乡镇政府经济职能的理论分析
3.2.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乡镇政府经济职能
3.2.2 合作化运动时期的乡镇政府经济职能
3.2.3 人民公社的主要经济职能
3.2.4 农村改革后的乡镇政府经济职能
3.3 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经济职能的案例分析
3.3.1 调研地基本情况
3.3.2 乡镇政府经济职能的问卷调查
3.3.3 乡镇政府经济职能的案例调查

4 市场经济体制下乡镇政府经济职能的定位
4.1 乡镇政府经济职能定位的理论分析
4.2 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分析
4.3 农村公共产品的筹资责任划分的原则
4.4 乡镇政府经济职能的定位
4.4.1 乡镇政府的基本经济职能
4.4.2 乡镇政府的积极经济职能

5 乡镇政府经济职能错位分析
5.1 乡镇政府经济职能错位的表现
5.1.1 私人产品市场上的经济职能错位
5.1.2 公共产品市场上的经济职能错位
5.2 乡镇政府经济职能错位的经济学分析
5.2.1 基本假定
5.2.2 基于库诺特一纳什均衡的乡镇官员行为模型
5.2.3 基于霍姆斯特姆和米尔格罗姆多任务委托一代理模型的乡镇政府经济行为分析
5.3 乡镇政府经济职能错位的后果
5.3.1 私人产品市场上经济职能错位的后果
5.3.2 公共产品市场上经济职能错位的后果

6 乡镇政府经济职能错位与乡镇债务形成
6.1 乡镇债务的基本情况
6.1.1 我国乡村债务的总体情况
6.1.2 乡村债务的局部情况
6.1.3 调研地乡镇债务情况
6.2 乡镇政府经济职能错位与乡镇债务形成
6.2.1 乡镇政府举办乡镇企业形成乡镇债务
6.2.2 乡镇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形成乡镇债务
6.3 启示
6.3.1 避免乡镇新增债务的关键在于规范乡镇政府的经济职能
6.3.2 当前乡镇债务化解的关键在于锁定存量债务,避免新增债务

7 乡镇政府经济职能实施的保障机制
7.1 乡镇改革理论的评述
7.1.1 “撤乡论”
7.1.2 “强乡论”
7.1.3 “精简、合并论”
7.1.4 “乡派论”
7.2 乡镇体制改革实践分析
7.2.1 乡镇综合体制改革的主要政策措施
7.2.2 乡镇体制改革的绩效:以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为例
7.3 保障机制设计
7.3.1 乡镇政府经济职能实施的激励机制
7.3.2 乡镇政府经济职能实施的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