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美学与艺术的集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266740
  • 作      者:
    封孝伦主编
  • 出 版 社 :
    贵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旨在强调美学基本理论研究的深度掘进和美学学科的疆域拓展,以坚守和开放的双重姿态引发更多的美学思考和讨论。
展开
作者简介
贵州大学常务副校长,教授,民族审美方向博士生导师,文艺美学方向硕士生导师。
展开
内容介绍
这部论文集是贵州大学美学创新团队跋涉多年后的首次作品集结,由美学基本理论、中国古代美学、文艺美学和艺术学理论四个方面的内容组成,研究理路既有宏观的思想爬梳,又有微观的文本细读;所关注的问题既有学科范畴和概念的厘清,又有艺术和文化现象的美学阐释。
展开
精彩书摘
   1844、1845年,马克思二十六七岁,正是思维活跃、锐气逼人的青春之年。在这样的年龄,他写作了令后来人们争论不休的两部著作。一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一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前者提出了人类创造的“两个尺度”和让美学界十分珍视的“美的规律”等概念,后者提出了“人是感性的活动”是“实践”,提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之说。这些当时尚未成熟但充满着睿智的思想和概念,一直奇妙地在中国哲学界、美学界、思想界发生重要影响。平心而论,对于这些概念,学术界一直没有一个清晰的,有逻辑说服力的阐释,许多人只是凭着对革命导师的崇拜和信仰使用这些概念,从来不怀疑这些概念的正确性。这些思想和概念并没有使美学的诸多重要问题变得清晰而坚实,反而使之更加扑朔迷离。较长一段时间来,由于美学界对美本质问题的悬置,与此相关的这些问题几乎已被学界冷藏起来,不再争议,再回头辨析马克思的这些概念和思想似乎意义不大。但我觉得重新思考它们的真正含义对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它们已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我们应当坚守。如果它们属于前马克思主义思想,我们则应向马克思学习,从它们出发,毫不犹豫地向前进。
展开
目录
对青年马克思提出的几个概念的再认识/封孝伦<br>师情似海深&nbsp;师论如山高——写在恩师周来祥教授忌辰一周年/黎启全<br>浅谈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李朝龙<br>李泽厚对实践美学的创建和修补/封孝伦<br>试论李泽厚“情本体”哲学的逻辑起点与理论归宿/罗绂文<br>柏拉图论灵魂与教育——从《会饮》和《理想国》谈起/聂萌<br>西方近代理性观的转变及美学学科的诞生/陈艳波<br>审美文化作为“新宗教”的代言性质/丁筑兰<br>论音乐哲学与音乐美学的学科视野及交叉关系——兼谈2001年新版《格罗夫音乐词典》置换“音乐美学”词条的原因/龚妮丽<br>当代审美文化中偶像崇拜的宗教性/丁筑兰<br>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音乐存在论阐释/龚妮丽<br>贵身:身体的本体认定——先秦身体哲学的一个核心命题/方英敏<br>“乐者,乐也”——从《乐记》与“孔颜之乐”看儒家音乐的发展逻辑/聂萌<br>太虚佛教理性观初探/罗同兵<br>唯心论还是存在论?——从马克思的实践观看王阳明“岩中花树”问答/陈艳波佛教所谓“乐见颠倒”的美学意蕴/罗同兵<br>玩弄与规训:先秦女性审美中的扭曲现象/方英敏<br>试论精神分析学对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李朝龙<br>新诗“竹节式”结构的诗路探寻/刘剑<br>冯至早期诗作的“故事”“新编”与精神内蕴解析——以《河上》和《蚕马》为中心/罗绂文<br>李退溪文道观与时调《陶山十二曲》/马正应&nbsp;闵胜俊<br>从“心理距离说”看陶渊明诗歌艺术的审美创造/魏家文&nbsp;陆烨<br>传承中的背离与融合——退溪诗与天人合一思想研究/马正应&nbsp;陈炎<br>艺术的现代生成/林早<br>中国艺术史是情感与程式矛盾运动的历史/黄桂娥<br>中国艺术范畴“淡”的流变/刘剑<br>郑板桥的艺术学思想/黄桂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