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有资本优化配置:演进与策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6312211
  • 作      者:
    庄序莹等著
  • 出 版 社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国有资本优化配置:演进与策略》试图通过结合经验实证分析,探讨如何通过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达到国有资本优化配置的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目标。在国有经济适度规模方面,研究触及了经营性国有经济与非经营性国有经济协同发展、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适宜比重。以美国、法国、新加坡等国的国有混合公司为例,提供了国有混合公司治理的国际经验。
展开
精彩书摘
  《国有资本优化配置:演进与策略》:
  另一些文献对上市公司中国有股权对企业绩效的作用进行了检验。田利辉(2005)使用我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发现,国有参股的公司绩效表现劣于无国有参股公司,国有控股的公司绩效表现劣于非国有控股公司,政府持股规模和公司绩效之间呈现左高右低的非对称U型关系,随着国家持股比例的上升,企业绩效起初随之下降;但是,当国家持股比例足够大时,随着国家持股比例的上升,企业绩效上升。Sunetal.(2000)发现国有股持股比例与以权益市净率度量的公司绩效呈倒U型关系。Zhangetal.(2002)对中国26个行业1996—1998年l838个企业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后发现,资本结构、税收和福利负担对中国企业的财务绩效有着显著的效应。在对这些效应进行调整之后,国有企业依然表现出较差的财务绩效,他们将这归因于“软信贷”效应。尽管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在这一时期内有着较快的进步,但是利润增长依然落后于其他所有制结构的企业。Hovey(2005)运用逐年分析法和对1997—2001年的3835个观测值的混合回归发现,政府所有权与企业绩效有着负向的相关关系。Sun&Tong(2003)研究了634家上市国有企业1994—1998年的数据,发现了国有股对上市公司绩效的负面效应。类似的研究结论也体现在Wei&Varela(2003),Weieta1.(2005),Xu&Wang(1999),Qi,Wu&Zhang(2000),Chen(2001),陈晓、江东(2000),杜莹、刘立国(2002)的研究中。陈小悦和徐晓东(2001)通过实证研究认为,国有股比例和法人股比例与公司业绩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流通股比例与公司业绩负相关。也有研究发现,国有股比例与公司业绩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吴淑棍,2002;田利辉,2005;赵昌文等,2009)。
  然而,刘芍佳等(2003)指出,在中国的官方统计报告中,对股本类型所做的国有股与法人股的分类导致了对中国上市公司终极产权所有者的模糊界定,从而一些研究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文献可能存在偏误。是谁拥有终极的产权,不同的控股类型是否导致了企业绩效的差异?
  ……
展开
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
1.1.2 意义和价值
1.2 国有企业的相关文献回顾与研究综述
1.2.1 国有企业的效率损失研究
1.2.2 国有企业低效率的原因分析
1.2.3 国有企业改革的策略研究
1.2.4 国有企业改革的效果评价
1.2.5 经营性国有资产转投公共领域的研究综述

2 国有企业的运行态势与发展水平
2.1 营利性国有企业的总体概况
2.2 中央国有企业
2.2.1 总量变化
2.2.2 央企绩效评价
2.2.3 行业结构调整
2.3 地方国有企业
2.3.1 总量变化
2.3.2 各地国有企业改革绩效

3 国有企业改革举措及成效
3.1 国有企业建立董事会的意义和现状
3.2 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制度及其进展情况
3.3 股权激励
3.3.1 股权和股权激励的发展历程
3.3.2 股权激励在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实施情况
3.3.3 股权激励的不足和实施股权激励的构想
3.4 股权分置改革
3.4.1 股权分置改革的原因及背景
3.4.2 股权分置改革的措施
3.4.3 股权分置改革的意义及影响
3.5 经营责任考核机制
3.5.1 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制度的建立背景及内容
3.5.2 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成效与改进
3.6 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方案
3.6.1 中央层面
3.6.2 上海市
3.6.3 湖北省
3.6.4 广东省
3.6.5 深圳市
3.6.6 北京市

4 国有资本优化:混合所有制
4.1 混有所有制改革的原因
4.2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标
4.3 影响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因素分析
4.3.1 财政收支水平
4.3.2 国有企业的效率
4.3.3 收入差距
4.3.4 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4.3.5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适度水平
4.3.6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4.3.7 民营企业的发展
4.4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挑战与机遇
4.4.1 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前瞻性的顶层设计
4.4.2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
4.4.3 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
4.4.4 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治理结构带来的风险
4.4.5 科学合理的薪酬机制
4.5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策略
4.5.1 制定反垄断法
4.5.2 建立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平台
4.5.3 建立和完善与混合所有制相适应的国有资本监督管理体制
4.5.4 利用资本市场推动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
4.5.5 在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中股权或期权的激励有助于股权治理的均衡化

5 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与检验
5.1 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合意比例研究
5.1.1 文献回顾
5.1.2 理论推导
5.1.3 计量模型与数据
5.1.4 实证结果及解释
5.1.5 进一步分解
5.1.6 结论及建议
5.2 国有资本权重的门槛效应研究
5.2.1 文献综述
5.2.2 “挤进效应”抑或“挤出效应
5.2.3 “门槛效应”的数理模型推导
5.2.4 实证分析
5.2.5 门槛效应结果及分析
5.2.6 结论及政策建议
5.3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与激励效应关系的实证研究
5.3.1 研究目的和方法
5.3.2 股权激励和公司绩效的关系: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
5.3.3 研究假设
5.3.4 实证分析
5.3.5 结论

6 国有混合公司:国际经验与借鉴
6.1 美国的混合所有制公司
6.1.1 纯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
6.1.2 国有混合企业
6.1.3 国会对两种企业的监督
6.2 法国的国有混合公司
6.2.1 法国国有企业的分类
6.2.2 法国国有企业的内部组织形式
6.2.3 法国国有企业的外部监管
6.3 新加坡的国有企业管理
6.3.1 国有企业分类
6.3.2 新加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6.3.3 国有企业运营及监督
6.3.4 国有公司的私有化
6.3.5 淡马锡公司

7 国有资本最优使用途径的比较与规模测算
7.1 对国有资本使用途径进行选择的背景
7.1.1 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
7.1.2 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的需要
7.1.3 国有资本收益的扩大提供了充足资金
7.1.4 结论
7.2 国有资本向养老体系注资的规模测算
7.2.1 国有资本养老金补偿对象的人口规模测算
7.3 国有资本应偿养老金债务规模的测算
7.3.1 精算假设与精算模型
7.3.2 相关参数计算与设定
7.3.3 现行养老体系内的国有资本应偿债务规模
7.3.4 现行养老体系外的国有资本应偿债务规模
7.3.5 国有资本应补偿养老债务总规模

8 国有资本向养老基金注资的可持续性分析
8.1 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的资金规模
8.1.1 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的上缴比例规定
8.1.2 资本经营收益的使用状况
8.2 国有股份变现以弥补养老债务的可行性
8.2.1 政策经验的回顾
8.2.2 国有股份变现与弥补养老债务的市场悖论
8.3 国有股份分红可得的资金规模
8.3.1 估算方法的选择
8.3.2 股利支付率方法的测算
8.3.3 股息率方法的测算
8.3.4 对国有股份分红资金的两种估算结果的比较
8.4 国有资本向养老基金注资的可持续性评估

9 国有资本向养老保险基金注资的效应
9.1 养老保险研究的均衡理论模型
9.1.1 研究综述
9.1.2 Auerbach——Kotlikoff模型的基本框架
9.2 国有资本向养老保险基金注资的实证分析
9.2.1 模型框架
9.2.2 模型平衡条件
9.2.3 参数设定和数据来源
9.3 国有资本向养老系统注资的实证结果分析
9.3.1 基准情形下的经济变量
9.3.2 延迟退休政策的经济效应
9.3.3 国有资本划转至养老系统的经济效应
9.4 结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