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迈入万变的科技时代时,我们便应该明白:那种步步为营、循规蹈矩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新的竞争形式使一些特立独行、不按常理出牌的孩子频频出现。
作为特立独行的代表,他们以破坏规则、打破格局为乐;他们不按常理出牌,敢为他人之不敢为;他们勇于挑战、敢于创新,虽然他们打破常规的做法普遍被人质疑,但是,他们却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奇迹。我们眼前就有两个这样的典型:他们在进大学不久,就违背了父母的期望,主动从名校辍学了。不过,你一定听过他们的名字:比尔·盖茨、戴尔。还有一个与我们的生活背景更靠近的例子:一对华人夫妇的孩子,再过半年就可以拿到博士学位,可是他却放弃了——他开了一家小公司。父母虽然恼怒,但是却毫无办法,这个不听话的孩子就是雅虎的创始人——杨致远。
包括坐在车库里就开始想象,挑战蓝色巨人IBM,“让每一个人的书桌都能摆上电脑!”没有这样的大胆想象,便不可能有今日的微软,这正是特立独行的好处。这些敢于逆向思维、敢于不当正常的好孩子的人,为我们创造出了一个新的世界。
很难想象一个拥有出色创新精神的人,或者一个有主见的人在听演讲时,会表现得非常听话——一切杰出者的最大特点都是不去神圣化一些现存的东西,他们敢于挑战规则,同时愿意去尝试新的道路。然而,我们的大众文化,似乎对有这种表现的孩子,只是倾向于扼杀。
身为父母,我们应试着让自己接受鲁宾斯坦的观点:“为了做出可能的事情,不要忘记去做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我们鼓起勇气,让自己多做一些尝试,那么,平庸之恶或许不会成为孩子人生中的一部分。所以,我们需要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能够帮助我们的,不仅仅是接受孩子的不同与特立独行,它所提供的观点,更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允许孩子不一样。这种“不一样”并不是完全摒弃“传统好孩子”,而是将“好孩子”的观念进一步扩大化。
(1)不听话的孩子可能成为好孩子我们总是过分笃定:孩子不听话,就是不乖。但事实上,孩子不听话,有很大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此外,孩子不听话,也证实着他的不同:他有自己的主见,他能够独立思考与判断,他敢于相信自己,这本身就是我们的教育应该尊重的个人特质。
实际上,很多优秀的人在孩提时代往往会表现出“不听话”的一面,而他们的父母也没有通过强制的手段,让他们“听话”,这种允许与宽容,使孩子有机会成长为不一样的人。
(2)不成为你期望的样子也有可能是好孩子你期望培养出来一位彬彬有礼的绅士,最终孩子却成长为了具有叛逆精神的嬉皮士;你期望培养出来一位科学家,可孩子好像对成为诗人更感兴趣;你乐于让女儿学习优雅的芭蕾,但她偏偏对充满了不羁风格的雷鬼大有兴趣。关键是,就算孩子未能长成你期望的模样,那又怎样?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你可以回想一下,你的人生是按父母的意愿实现的吗?如果没有,你便没有理由强制地要求你的孩子;如果有,你更应该想想,眼下的生活真的是你渴望的吗?我们培养孩子,并不是为了让他们成长为和我们一样的人,而是为了使他们成为比我们快乐的人。可惜的是,我们很多人并不明白这一点。
所以,只要孩子能够在保障自我生存的同时获得最大的快乐,只要他的行为并没有妨碍到他人,他是不是我们眼中的叛逆者又有何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