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皇侃性情论:《论语集解义疏》性情思想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42059
  • 作      者:
    周丰堇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皇侃是南朝梁时期的著名儒家学者和经学家,其思想学术在儒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皇侃的《论语义疏》在中国经学史和儒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皇侃作为南朝时期的一位受玄学影响的经学家,一生主要从事对《孝经》、《论语》等经典的解释与研究,但是保留下来的著作仅有《论语义疏》。《皇侃性情论:<论语集解义疏>性情思想研究》对皇侃的身事及著作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综合起来看,性作为“立生之本”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将性视为事物“所以然”之理,这类似于希腊哲学中本体论;一是将性视为事物的本根或材质,本根是事物原初的根基,而材质则是事物的载体,这有类似希腊哲学中本原论(或宇宙论)的思想。这些思想,可惜没有得到系统的发挥,而是走向了对理气关系的讨论上了。
  二、生之原因
  所谓生之原因,是说其所以生的原因。在追问终极问题的意义上,哲学就是对事物原因的考察,而不是研究事物的结果和走向结果的方式。亚里士多德曾经谈到,一个存在者之所以存在有着四种原因,即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和目的因。他认为他之前的哲学家都分别讨论了前三种原因,如自然哲学家认为世界的本原始水、气或者其他元素等,都是从质料因方面说明事物所以存在的原因;而柏拉图的理念学说则是从形式方面说明事物存在的原因;其他哲学家谈到对立者是本原或者爱恨等因素促使万物生灭,则是从动力因方面说明事物存在的原因;亚里士多德认为目的因是自己的独创。而中国哲学中探讨事物存在的原因,虽然也从质料方面谈到气,从形式方面谈到理(这一点到宋代才明确说明),从动力方面归之于气自身的运动,但早期的思想从根本上将事物的存在都归之于天道或天命。
  生之原因,有命定方面的,有禀受方面的,二者都是生之谓性的前提。命定指事物之所以能生的总原因,禀受指事物能生的载体这方面的原因。前者强调有神秘的天赋予事物生成的命,后者强调事物承受什么而生成。汉代哲学强调宇宙论,多讨论事物之所以生成的原因和来源,他们将生之原因归之于命定和禀受上。命定与禀受在汉魏看来是一致的,命就是人所禀受的。如郑玄说:“天命谓天所命生人者也,是谓性命。木神则仁,金神则义,火神则礼,水神则信,土神则知。《孝经》说日:‘性者生之质。命,人所禀受度也。”(《礼记注疏》)这里面事物所以生的原因来自神秘的天命,而事物所禀受而生的东西也叫命。宋明以来,命定与禀受二者的意义逐渐分开,命定强调必然之理,禀受强调或然之气。按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命定谈的是形式因,禀受谈的是质料因,这二者在中国思想中本来一致,直到宋明理学才慢慢区分开来。如伊川先生区别了禀受和天命二者,“天命”指性之理,“禀受”指所受生的气质,比如有学生问:“生之谓性与天命之谓性,同乎?”他答日:“性字不可一概论。生之谓性,止训所禀受也。天命之谓性,此言性之理也。今人言天性柔缓,天性刚急俗,言天成皆生来如此,此训所禀受也。”①
  但是多数思想家一致认可,禀受与命定都来自天道,《中庸》说“天命之谓性”事实上表达了各家对生之原因来源于天的总看法。对于“天命之谓性”,郑玄、孔颖达和程颢的解释一致,郑玄:“天命谓天所命生人者也,是谓性命。”②孔颖达:“天命之谓性者,天而生有贤愚、吉凶,若天之付命遣使之然,故云天命。”③明道日:“言天之自然者谓之天道,言天之赋予万物者谓之天命。”④这些观点都是以人之所生者来自天,天之所付者谓之命。这样就可以自上而下列出一个系列:天道——天命——性命。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生之谓性
第一节  “生之谓性”的六种阐释
一  生之本
二  生之原因
三  生之内容
四  生之类别
五  生生不已
六  生之自然
第二节  皇侃性论思想
一  全生之谓性
二  天命与生命
三  五常德性
四  性类与性分
五  生生之性
六  生之自然

第二章  性与善恶
第一节  性与善恶的关系
一  善恶(善)
二  性
三  性与善恶关系
第二节  皇侃“性无善恶”的思想
一  天道元善
二  事有善恶
三  性无善恶

第三章  情和性情关系
第一节  对情的哲学阐释
一  情的产生及性情关系
二  道始于情
三  情之内容
四  情之自然
五  情之类别
第二节  皇侃情论思想
一  情者成也
二  五情
三  情有邪正
四  性其情
五  性情与理欲
六  情伪和情实
七  情三品

第四章  何晏,王弼和皇侃性情思想比较
第一节  性论
一  何晏性论
二  王弼性论
第二节  情和性情关系
一  何晏情论
二  王弼情论
第三节  皇侃对何晏王弼性情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一  人性思想的丰富
二  情论的扩展
三  义理注疏的发展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