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眼所见和所读为准。对他而言,亲眼所见和仔细阅读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在《对话录》的整体方案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动词是看见(voir),最后的词语是眼睛(1esyeux),这两种活动如此紧密地连成一体,以至于它们在卢梭和读者身上与在作者眼中完全可以相互印证。①
情节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作者与作品的整体统一性。对话双方都谨遵这一原则,但他们对它的运用方式却各不相同。卢梭对作者的知识基于他对其作品的了解。他知道,被那位法国人描述为怪物的让一雅克绝不可能是他阅读过的作品的作者。他由此推断,让一雅克要么并非这些著作的作者,要么并非公众口中的怪物。在阅读让一雅克之前,卢梭把关于此人的判断搁置一旁。对那位法国人而言,这些判断在对话刚开始时便不容置疑。他始终坚持相信自己所听到的关于让一雅克及其作品的判断。因为他既没有读过让一雅克的著作,也没有见过此人,他对作者与作品的整体统一性深信不疑。对他而言,这种整体统一性建立在道听途说、无知和猜想的基础上。因而,对话的任务在于为作者和作品的整体统一性原则辩护,并由此证明让一雅克是作者,同时驳斥那位法国人关于让一雅克的判断。从作品的情节一眼便可看出,对话①看这个动词在《对话录》中出现了500次。它出现的频率远远超过——除做(faire)和能(pouvoir)外——其他动词。该词最后一次出现关涉的是让一雅克,卢梭在该书的末尾预料作者的结局道:
让我们再加上还能看到两颗正直而真诚的心向他的心扉敞开的温馨吧!让我们这样来减轻一些那可怕的孤独吧!他们迫使他身处茫茫人海却生活在孤独之中。最后,我们也不去做那些为了对他有利却无益的努力了,因为这些努力可能引起天下大乱,即便获得成功他也不会感动。让我们把这一安慰留给有人之手为他合上双眼那最后的残留时刻吧!(《卢梭评判让一雅克》Ⅲ,页976)
[译注]译文引自:卢梭《卢梭评判让一雅克:对话录》,袁树仁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页299。如无特殊说明,本译著涉及该作品的引文都出自该译本。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