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推敲脉学之门:传承百代永续的脉学心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764025
  • 作      者:
    邹运国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推敲千古尘封的脉学法门
  寻找流传万世的临证司南
  传承百代永续的脉诀真髓
  再现窖藏千年的至圣心法
展开
内容介绍
  脉学自古都是医者临证必备的技能之一,作为初入岐黄之室的入室弟子或欲自学成才者,脉诀为必读专书之一。《推开神秘脉学三重门·推敲脉学之门:传承百代永续的脉学心法》分为6章,主要从脉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人手,以岐黄之书、仲景之学、叔和之作为经,以《濒湖脉学》《诊家正眼》《脉诀汇辨》为纬,以历代脉学名著为纲,以祖传、师承脉法精髓为目,厘清脉学脉络,综合古典脉学精华,结合个人对脉学的参悟和体验,用歌诀提纲挈领,以白话深入浅出,将脉学中的科学性高、操作性强的内容逐条归纳并剖析,旨在为广大初学中医者指点迷津。《推开神秘脉学三重门·推敲脉学之门:传承百代永续的脉学心法》适用于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医院临床工作者、民间医疗工作者、西医学习中医者、自学中医者以及更广大的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展开
精彩书评
  脉为医之关键,医不察脉,则无以别证;证不别,则无可以措治。
  ——徐春甫《占今医统》
  
  四诊之法,惟脉最难,亦惟脉最可凭也。
  ——吴鞠通《增汀医医病书》
  
  切而知之谓之巧。
  ——扁鹊《十一难经》
  
  切脉辨证立方,为医家三要,丽脉尤重,盖脉既明,自能辨证,而投药不难也。
  ——毛祥麟《对山医话》
展开
精彩书摘
  心肺都在膈上,都以浮脉相应。详细一分,其中差异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浮中显得滔滔满指,脉体粗大,再动便觉得脉体阔大软散,如洪水一般来势汹汹,又如夏火之象,火星四射,这就是心脉浮的正常脉象。浮中显得涩滞而短,稍重着力,脉则涩滞不畅,重力则显得短促,如轻刀刮竹之状,短而艰难,又似秋金之象,欲沉不能,这就是肺脉浮的正常脉象。肝肾居膈下,都应以沉脉,但却沉的程度不一样,沉中显得过于本位,张力较大,如春生之势,勃勃生机,又如瀑布之流,水溅三尺,这便是肝脉沉的正常脉象;若沉中显得壮实有力,但兼软滑之感,如冬水冰封,水流其底,又如海上浪花,刚中带柔,这便是肾脉沉的正常脉象。脾脉为浮沉之间,即不浮不沉,不徐不疾,和缓甚匀,难以名状,此为脾中州和缓的正常脉象。
  心为阳中之阳,所以浮洪且散;肺为阳中之阴,故浮而短涩;肾为阴中之阴,所以沉而且实;肝为阴中之阳,所以沉兼长弦;脾胃中州,半阴半阳,犹如太极,所以不浮不沉,其脉在中,不徐不疾,其脉和缓。这是用阴阳学说来阐述五脏平脉的。
  心居膈上为君火,火性上炎涣散,其时应夏,夏多暴雨,洪水奔涌,其势来盛去衰,终流则散,所以浮洪而散。肺居膈上,犹如华盖,华盖者,金属华丽之伞也,属秋金,肺主气,气上浮而应天,所以浮,金伐木未免无涩滞之状,所以浮涩而短。肝位在下应春木,下则沉,又固春木生发,万物复苏,活力极强,张弛力大,所以沉而长弦。肾居腹中,应冬水,冬主封藏,在表当失滔滔之势,在里亦奔流东海不复回,终因无火来化冰,难免有软滑之象,所以沉而有力,但兼软滑。脾胃在中应长夏属土,万物虽失春生夏长之活力,但无秋收冬藏之意,所以不浮不沉,和缓甚至匀。这是用五行学说来描绘五脏平脉的。
  这里对“右尺相火细思量”作重点强调。左尺属肾,然而肾主水,所以左肾就有坎中满之象,而在脉搏上就反映出,既不为浮,也不为伏,在浮伏之间脉来有力,时兼软滑之象。右尺藏火,为水火既济之象,而在脉搏上则反映出既有心火之象,又有肾水之象,能浮能伏,浮则大而散,沉则软而滑,犹如龙藏水底,待时而动,一旦诏命,立即登天一般。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脉学法窍,诊宗必备
脉学真的有那么难吗?只要根基扎牢,一切就会变得如探囊取物。本章带您从零起点开始学习脉学。首先要知道脉气脉位、诊脉的手法和指法、诊脉的最佳时间以及脉率的正常范围等基本知识,明白脉学的“六字真言”、七诊九候以及六部脉位的重大意义,掌握五脏平脉和时令变脉的基本要领。如此,您就推开脉学之门了。

一、脉学基础,一点灵光
(一)脉学梗概,正本探源
(二)脉气终始,血脉气息
(三)以息定率,以常达变
二、脉法捷要,存乎一心
(一)诊脉部位,持脉手法
(二)平旦诊脉,六字真言
(三)七诊九候,指法真谛
(四)年龄风土,脉随相移
三、脉中六部,脉位真经
四、五脏平脉,成竹在胸
五、时令变脉,随俗为变

第二章 脉法思辨,一通百通
脉学的开山祖师王叔和说了句“脉理渊微,其体难辨”让后世学医之人塑而却步;再说一句“胸中了了,指下难明”让后世学脉之人难以入门。于是,世人皆以为脉学之难犹如蜀道之难。事实上,只要抓住辨脉提纲,就犹如老马识途。本章便是辨脉的法窍,需要触类旁通。正所谓:法窍一通,一通百通。

一、辨脉提纲,引申触类
二、脉证从舍,四诊合参
三、辨脉十要,脉法真谛

第三章 脉象统类,类脉鉴别
为什么学脉很难?是因为脉的形象不容易掌握。本章先从二十七脉的独立脉象进行抽丝剥茧般的向读者一一挑明,然后又从容易导致混淆的相似脉入手,层层拨开脉象不易掌握的迷雾,辨别真伪,找到每种脉象的真相。然后简明扼要地将脉象的归类方法进行阐述,以达到吹糠见谷的效果。

一、脉象统类,取象比类
(一)浮脉之体,枯木浮水
(二)沉脉之体,如绵裹砂
(三)迟脉之象,一息三至
(四)数脉之象,一息六至
……
第四章 平脉辨证,临证指南
第五章 脉学迷宫,拨云见日
第六章 脉中参考,取长补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