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汉斯·布鲁门伯格(Hans Blumenberg,1920—1996),20世纪德国思想巨匠,隐喻学创始人。现代正当性之奠基者,基本焦虑之安慰者。<br /> 布鲁门伯格1920年7月13日出生于吕贝克,1996年3月28日逝世于阿尔滕贝尔格,是20世纪后期最重要的德国哲学家之一,与哈贝马斯齐名。布鲁门伯格在1937—1947年间学过哲学、日耳曼学和古典学(因“二战”中断过))。身为天主教徒的布鲁门伯格因为有“半犹太”血统,被所有德国正规教育机构拒之门外。1939—1941年,他只好在帕德伯恩和法兰克福的神学大学里学习哲学,但在此学习阶段末尾也被迫离开。后在德尔格公司工作。1944年,他一度被羁于集中营,在海因里希·德尔格出面后获释。1945年后,布鲁门伯格在汉堡大学继续哲学、日耳曼学和古典文献学的研习,1947年以“中世纪本体论的起源”为博士论文毕业于基尔大学。1950年以“本体论的距离”——探讨胡塞尔现象学的危机——获得博士后资质。布鲁门伯格为德国研究基金会的评议会委员,一生曾在德国多所大学任教授,还是“诗学与解释学”研究小组的联合创始人之一。<br /> 布鲁门伯格开创了隐喻学(Metaphorology),认为那些潜藏于隐喻和习语之下的东西才最接近真实而远离意识形态。通过深入挖掘西方思想史与文学史上看似无意义的趣闻轶事,为那些通常被认为更重要的论域勾画出一个关于表达、例证和姿态的思想地图。他的诠释总是令人无法预测,且相当私人化,充满征兆、象征和暗示,时而带着讽刺,总之是在警示启示真理的强制力量与一个淆乱世界的美妙。<br /> 布鲁门伯格从古典学入手,通过解读神话、《圣经》、文学文本以重构西方思想史,试图为现代奠定正当性基础。其著作思想精深,气魄宏大,主要包括《现代正当性》(1966)、《哥白尼世界的起源》(1975)、《神话研究》(1979)、《马太受难曲》(1990)等。</p>
<p><br /> 胡继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所教授<br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后,研究领域为比较文学、当代西方美学,著有《文化幽怀与审美象征》《后现代语境下的伦理转向:论列维纳斯、德里达和南希》,译著包括霍耐特《为承认而斗争》、德里达《友爱的政治学及其他》、布鲁门伯格《神话研究(上)》等,且在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p>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