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宗教与哲学.第三辑.Vol.3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56102
  • 作      者:
    金泽,赵广明主编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金泽,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专著有《中国民间信仰》《文化形态与英雄崇拜》《宗教禁忌研究》《宗教人类学导论》《西方宗教人类学学说史》等。译著有《宗教的起源与发展》《神话学》《人与神——宗教生活的理解》等。主编有《中国宗教报告》(宗教蓝皮书),《宗教人类学》等。
  
  赵广明,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专著有《理念与神》《康德的信仰》《尼采的启示》。学术论文有《论康德批判哲学的根基与归宿》《(纯粹理性批判)的形而上学考量》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宗教与哲学,关乎神圣与世俗。神圣与世俗,乃是对世界的不同言说,是生命的不同面相。何谓神圣?即俗而圣。神圣即生命的信仰,不是对生命之外什么东西的信仰,而是对生命本身的信仰。神圣信仰意味着对自然和生命本身的无限肯定、热爱、敬畏之情,生命的最高智慧和终极奥秘尽在其中。换言之,自然和生命本身就是神圣,每一个短暂易逝的生命,或者说,所有绵延不绝的生命,就是神圣。
展开
精彩书摘
  “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与“因德称义”摘要:犹太教一基督教传统均关注人在上帝面前“称义”。犹太教重视遵行律法,可谓“因行称义”,其形式主义亦即仅注重外在表现有可能造成“信”与“行”,“内”与“外”的分裂而可能导致伪善,遭到耶稣的批判。保罗把耶稣的思想发展至“因信称义”,为奥古斯丁和路德所继承。“因信称义”否认“行为”在“称义”上的意义,把“信”当做“称义”的唯一充分必要条件,甚至把“信”本身视为上帝的恩典,忽视人在“称义”问题上的主动性,为康德所不能接受。康德主张“善的生活方式”是唯一为上帝所喜悦的,可谓“因德称义”。因康德哲学意义上的善不在于符合义务的效果,而在于出自义务的动机,从而实现了“信”与“行”,“内”与“外”的统一。
  关键词:因行称义 因信称义 因德称义
  “称义”(justifcation)是基督宗教的一个核心范畴,原为法律术语,意指在法庭上被认定有理、被赦免无罪。在基督教传统中,上帝既是一个公正的真神,将按照公义和律法来审判世人,有罪必罚;但又是一个慈爱的上帝,对于认罪悔改的人,必赦免其罪。然而,人如何能够在上帝面前“称义”,或者说,这种“认罪悔改”如何被体现出来,在基督宗教内部却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其分歧尤其集中于内在的“信”和外在的“行”及其相互关系上。“信”和“行”作为宗教人的两个基本要素,相互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一方面,“信”是宗教人的精神实质,指导和规定着“行”的规范和内容,决定着“行”的宗教价值,同时自身也需要借一定的“行”来表现自己,因而“行”是“信”的结果,以可经验的方式将“信”外在化。但另一方面,“信”并不必然导致“行”,或者至少不必然导致一定的“行”,而“行”也不必然以“信”为唯一原因,或者至少不以其为主要原因,也完全可以是其他原因导致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称义”究竟是因“信”,还是因“行”,抑或兼而有之?如果兼而有之,则孰轻孰重?公元初年,它表现在耶稣反律法主义的斗争巾,直接导致犹太教的分裂和基督教的产生;16世纪,它表现在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说与罗马公教的冲突中,直接导致西方教会的分裂和基督新教的产生;18世纪,康德从启蒙精神出发反思宗教,在思辨的高度上以“因德称义”的方式把“内”与“外”,“信”与“行”统一起来,开启了理解“称义”的新视角。
  一 耶稣“成全”律法
  犹太教向以律法严谨著称。在犹太教的传统中,摩西从上帝领受了“十诫”,奠定了犹太律法的基础。而在《申命记》中,基于十诫的律法已涉及宗教、社会乃至私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样,在确立对独一上帝的信仰的基础上,遵循上帝所颁布的律法,使自己成为一个义人,就成为犹太人得到上帝的护佑和拯救的根本途径。犹太人对“称义”的这种理解不妨称之为“因行称义”。在经历了亡国之痛的“巴比伦之囚”后,犹太先知以斯拉领导犹太人回归圣城耶路撒冷,进一步强化了律法在犹太宗教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以至于在犹太民族中产生出以最精确地解释和恪守律法著称的法利赛教派。对“行”的这种强化规范有利于维护犹太民族信仰的
  ……
展开
目录
宗教哲学
亚当的童年:爱任纽人性论的当代意义
“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与“因德称义”
新时代的新宗教
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
——从宗教与哲学视角看董仲舒天人关系思想
语言、情感与生存
——宗教哲学的方法论问题
海德格尔、佛教与深层生态学

经典诠释
《庄子》的儒学批判和理解
明、知、识、执
——论传统汉语哲学的知识构成与心性工夫
涂尔干论家庭的神圣性
——从对乱伦禁忌的研究谈起
言为心“身”:安都经学宗师狄奥多若的本体论类比与
“身”的玄义探析
论“自然”作为伦理原则的依据
《庄子·天下篇》“内圣外王”本意发微

思想视野
论国家与宗教
向死而生与生生不息
——中国文化传统的生存论结构
自由与权利
——以严复为中心
邻人
天主教现代主义神学的演化

宗教研究
儒家人文主义与宗教
唯识学对我执之遮破
——以《成唯识论》及《成唯识论述记》为中心
宗教视野中的民间儒教
——以明清徽州释奠朱子为例
末劫收圆:晚清青莲教的瑶池信仰与其苦难道学
公民宗教:儒教之历史解读与现实展开的新视野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