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即将迎来60周年的纪念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前线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通过图书和电影广为传颂,但是,当年在后方还有一支默默支援前线的志愿军家属队,却从来不为人们知晓。《家事连绵也峥嵘》首次揭秘了志愿军家属队里感人的故事,让人们对抗美援朝历史有了更为全面和立体的了解。
抗美援朝家属队是一个由妇女和儿童组成的一千多人的大集体,他们是首批入朝参战的志愿军汽车团官兵的妻子和子女。本书作者是志愿军的后代,父亲是一名车技高超的汽车兵,母亲是一位贤慧善良的军人家属,作者对父母所经历的峥嵘岁月充满了景仰,她以朴实真切的文字,重点讲述了母亲在志愿军家属队里是如何学习和生活的,并以父母的相爱相知为主线,记录了一个普通人家从战乱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后所经历的风风雨雨。该书不仅首次揭秘了志愿军家属队,而且也讲述了志愿军在抗美援朝结束后集体转业开垦北大荒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该书虽然讲述的是家事,却点点滴滴无不联结着国事、天下事,在绵细的家事叙述中渗透了人性的温暖和亲情的温馨,是一部以真实细节吸引人、以人间至情感动人的纪实文学作品。
第八章
迁 徙
重庆朝天门码头,一艘银灰色大兵舰停泊在江中。
家属队的大人和孩子们排成长长的队伍缓缓向朝天门码头走来。妇女们领着孩子,手拎网兜、挎包等小件行囊物品由几百名解放军战士护送上船,解放军战士有的帮着抱孩子,有的帮着扛家属们的大行李包。
时间已进入1951年的冬季,长江的水已退至低位,大兵舰停泊在江的中间不能靠岸,要由小船到岸边来载人运送上大船。
不到两岁的姐姐,还是头一次下到江边来坐船,妈妈抱着她已随大队伍走到了船码头。见到江中的大兵舰,妈妈对姐姐说:“燕子,我们今天要坐船了。”
平时,妈妈很少带姐姐到江边玩,但水多的重庆,江河中游动的船只并不少见,所以姐姐一听说要坐船,她的第一反应就是要到哪儿去,她问妈妈:“妈妈,我们要去哪儿呀?”
妈妈说:“我们是在搬家,我们要到河北去。”
姐姐问妈妈:“搬家是再也不回来了吗?”
妈妈说:“是的,搬家就是搬到一个新的地方去住。”
姐姐听说不再回来了,一下子想到了一个问题,她问妈妈:“那我的小床、小凳子,还有我的小围椅,为什么都不带上呢?”
妈妈说:“我们的新家什么都会有,东西多了会拿不动,这些东西就不带走了。”
姐姐又问:“我们的新家会是什么样子呢?”
对于女儿的提问,妈妈无从回答。这会儿,妈妈自己也有点迷茫,她并不知道家属队要具体搬迁到什么地方去,目前在脑子里还只有一个大的方位,那就是去河北。这次是集体大搬迁,至于为什么要搬迁,新的居住地会是个什么样子,家属们的脑子里都是带着一个疑问号的。
小船一次一次地往返将家属们和他们携带的行李物品运送上大兵舰。
大而豪华的兵舰有上下两层客舱,两个团的家属分开来坐,妈妈这个团的家属坐在下层,另一个团的家属坐在上一层。
小孩子们上船后都很兴奋,船上的环境和他们在家属队里大不一样,令他们倍感新鲜。他们船头船尾、舱里舱外、楼上楼下地到处追赶着乱跑,吓得海军叔叔赶快用绳网沿栏杆高高地将大船围罩起来,以防小孩掉下船去。海军叔叔这次执行运送抗美援朝家属迁移的任务,可不能出现有小孩掉下船去的闪失。
两个汽车团的家属一共一千多人缓慢地全部登上了兵舰。“呜——”一声冗长的鸣笛过后,兵舰起锚开动了。兵舰满载着家属队的女人和孩子驶离了美丽的山城重庆,顺水向着长江的下游开去。
“再见了,重庆!”
妈妈坐在船舱里透过玻璃窗,眼望着远远离去的美丽山城,心中涌起一股淡淡的惜别之情,毕竟在这里已经生活两年了。这里的山山水水都是可亲可爱的。
高代平的座位紧挨着妈妈的座位。她怀中抱着的孩子是在家属队里出生的。这次她生的又是儿子。她的爱人宋克明远在朝鲜,数着日子天天在盼儿子顺利出生。当他得知高代平生产顺利,而且这次生的又是个儿子时,可把他高兴坏了,他恨不能长出翅膀从朝鲜飞回国,飞到妻子和儿子的身边,来好好照顾爱妻,来好好亲一口新来到他家的这个小生命。他们的第一个孩子生下来因为没有照顾好,没活几天就死了,这一次可一定要细心照料好啊!宋克明心里这么想着,无时不在为妻儿担心。按说,这个孩子的降生将会抚平他们夫妻失去第一个孩子的失子伤痛,有了儿子的快乐和幸福将再一次回到了他们的生活中。可是他们现在的心情是喜忧参半。
高代平虽然是在家属队里生的孩子,产后的生活受到了首长和同伴们的关心照料,但是爱人不在身边,得不到那份她本应拥有的贴心关爱和照料,免不了有点伤感,产后的女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有这种需要。可是她现在不仅得不到,反而还要为在朝鲜打仗的爱人的安危担心。这孩子才几个月大,又赶上长途迁徙,所以看上去,她情绪不怎么好。
坐在船上有点儿郁闷,高代平又和妈妈说起了悄悄话:“边大姐,你说我们什么时候是个头啊?”高代平有点惆怅地说。
妈妈很了解高代平。她知道高代平此时又在想念和牵挂宋克明了。其实,妈妈的心情也一样,她也天天在盼望朝鲜战争快快结束,盼望爸爸能早日归来!
“是呀,这仗都打了这么久了,也没有一点要停战的迹象,家属队还在搬迁移居新地,看样子他们在短时间内是回不来了。”妈妈回应着高代平,也把自己的心思说了出来。
妈妈和高代平的判断没有错。她们在朝鲜的爱人在短时间内是回不来的。因为这会儿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在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着艰难的反“绞杀战”斗争。
1951年8月,“联合国军”动用大批量的轰炸机对志愿军开始实施空中大规模“绞杀战”。志愿军从1951年9月至1952年6月开展了长达10个月的反“绞杀战”。家属队搬家那会儿正置抗美援朝战争反“绞杀战”第二阶段,“联合国军”正集中空军力量,对我后方运输线上的铁路、公路、和运输车辆实行空中“绞杀”封锁。汽车团的志愿军正在“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上紧张地执行运输任务。抗美援朝战争中,“联合国军”实施的切断我军后方运输线的战术,用飞机对我志愿军运输汽车实施重点轰炸,致使我方运输车辆和人员损失严重,首批入朝的这一千多名汽车兵已经牺牲了六百多人,只是他们的家人还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