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参政的艺术:走进人民大会堂的中国智囊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2607477
  • 作      者:
    余玮,吴志菲著
  • 出 版 社 :
    团结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余玮,非虚构作家、红色文史学者、资深媒体人,在新闻出版界有“高端人物的解密者”与“为红色中华立传”之誉。湖北赤壁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出版有《红歌纪事》《红墙见证》《世纪小平》《敦厚朱德》《魅力陈云》《出入中南海的高层智囊》等,并有作品列入中学《语文》课本,著述共计1800多万字。曾获“全国优秀畅销图书”奖,出席过2007年中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
    吴志菲,红色励志作家,在新闻出版界有“智囊传记专业户”之誉。湖南耒阳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著有《触摸红墙》《中南海大讲堂》《中国经济前沿报告》《中国高端访问》《百岁名流》《第三只眼看人居》《红舞台下的凡人邓小平》《我们跨过鸭绿江》《芳菲年华:李菲传奇》等,在《人民日报》《新华文摘》《读者》《家庭》等报刊发表各类作品800多万字。曾获“全国优秀畅销图书”奖。
展开
内容介绍
    人民大会堂,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最高殿堂。红色作家余玮、吴志菲携手跑“两会”,直击大会现场,聚焦与会抢眼要人,见证代表委员履职的细节,揭示一个个重要国策出台的幕后,代表委员的人生传奇、上会心得、履职故事在这里全景再现。《见证履职》姊妹著是代表委员最给力的中国民意读本、高层政要新闻记者的时政红宝书、中国民众民情民意破译的参考书。“天下第一难”的破解、“希望工程”的源起、义务教育全免费的内幕、给总理递材料的细节、用鼠标参政议政的背后、一个人与一个村庄的传奇、人大代表的人生本色……所有这些在全国人大代表卷《参政的艺术:走进人民大会堂的中国智囊》一书中得到立体诠释。
展开
精彩书摘
    叶青  用鼠标参政议政
    一天,身为副局长的A开着车,后面坐着科长、处长,一路连跑带颠地到某地出差。到了某政府大楼门口,后坐的科长、处长走下车,前来接待的地方领导以为这里必然有局长了,于是热情地握手相迎,一路迎进办公室。等A停好车,想要进楼时,却被门卫拦下来,同样“热情”地邀他:“司机同志,来传达室喝杯茶吧。”A也不在意,顺着人家的好意去传达室喝茶。
    这位被门卫热情“邀请”喝茶的A。他有着多重身份:官员、人大代表、民主党派人士、学者以及老师等。这位被门卫“热情”邀请喝茶的A,就是中国著名的官员博客博主、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有人说,他的文字、他的话一直代表着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一位学者的良知、一位民主党派人士的真知、一位政府官员的高瞻远瞩、一位人大代表的光荣使命。
    身份与角色“五级跳”的背后
    上世纪70年代末,被中断了的中国高考制度正式恢复。叶青曾于1978年、1979年两次参加高考,其中1978年因为“只考上大专(南平师专)而放弃”。至今,叶青对当年那种紧张的高考气氛还有很深的印象。“当时,高考并不是惟一的途径。当时的高考生可谓是凤毛麟角,所谓‘天之骄子’。我们受到的教育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现在不同了,大学生规模很快接近两千万,考大学易,考名牌大学难,就业成问题。”
    叶青记得当年在高考之前报志愿,“文科几乎清一色是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图书馆专业,因为这个专业在全国招生量最少,然后是各综合大学、师范大学的中文系、历史系、政治教育系,当作家成为每个文科生之理想,殊不知在大学是培养不出大作家的,然后是军校,当军官,我的分数过分数线不多,报了几个财经学院,最后被湖北财经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前身)录取,我收到通知书的信封上居然还是此前的校名湖北财经专科学校”。叶青感慨,30多年前最好的专业现在成为最冷的专业,相反现在学经济成为一种潮流。
    叶青坦陈自己没有天份,全靠后天努力。“我求学有个‘一二三’,即硕士考1年、大学考两年、博士考3年。1978年考上南平师专没去,第二年考上大学,是全班上本科线的倒数第一。班上10个同学上本科,都比我上的大学好。”他说,自己曾有作家梦,在大学一、二年级想当作家,三年级才开始攻专业。
    ……
展开
目录
序    勇闯人物访问“特区”的前行者    李而亮
蒋正华    出入学界与红墙之间
◎“天下第一难”问题的权威专家
◎“才子”型学者的平步青云路
◎走在学术与政坛之间
◎重大工程背后的真知灼见与赤子情怀
◎无法忘怀的平民领导人
刘奇葆    在山崩地裂的“大考”面前
◎大灾难突然降临的第一时间
◎抗震救灾中挺起不屈的脊梁
◎废墟之上创造“重建”的奇迹
◎与共青团20 多年的不解之缘
◎新希望再一次升起在“希望工程”的策源地
◎誓将天府之国建成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不怕“投诉”的书记力倡“干实事、真爬坡”
周洪宇    当面给总理递材料的“周大炮”
◎法律“外行”力促“反分法”诞生
◎“十大议(提)案”之首主人公“周免费”
◎关注义务教育全免费的最后一步
◎改革高考录取名额之争
◎情牵“移民二代”就地高考
◎自网民中找线索的“周大炮”不爱“挂耳科眼科”
罗崇敏   追求政绩的“改革官员”
◎“接生婆”的教育情怀
◎学者官员倾情打造“三明治”政府
◎“改革官员”的“三严”
◎从“三生教育”到“普十三”试点
顾海良   用学者智慧求解教育方程
◎与总书记直面“大学生就业”困局
◎打特色牌以突破“千校一面”
◎会“玩”的教育家矢志“读懂武大”
◎抱着一摞读书笔记的“知青”报名高考
◎“丰收”二字写在事业和家庭的“封面”上
王利明    跋涉在为“民”鼓与呼的路上
◎亲历物权法的艰难诞生
◎最高讲坛上向最高决策者献言立法
◎助推中国民法典的问世
◎侵权责任法“呱呱坠地”的幕后
◎突破世界民法典体系
◎一本油印的“小薄本”带入民法的殿堂 /
◎不同的角色同一个梦想
◎跋涉在通向学术之巅的路上
方志远    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力挺学历教育向终身教育过渡
◎主倡身份性教育到职业技术教育的转变
◎本色学者对“官本位”的另类解析
◎“私塾弟子”与自己不见面的思想导师
孙大业    扎根植物细胞学领域的“拓荒牛”
◎矢志报国的科研勇士闯“地狱”
◎瓯越大地走出的细胞生物学家
◎全国劳模的“自奋蹄”精神
杨永良    见证并实践中国改革
◎“六朝元老”见证改革
◎两次“红色之旅”加足执政为民之油
◎“小巷总理”爱子与老百姓心心相印
◎情牵民生的人民公仆屐履荆楚
◎展望“东方芝加哥”的振兴长江梦
◎畅谈国是吐肺腑
◎力行“自身净”并让“身边清”
◎创造性的工作为“战略支点”保驾护航
徐光春    一个崛起的中原正成为现实
◎一个陌生的身影越来越被9700 万老百姓所熟悉
◎对新农村建设深深的情感牵挂
◎1500 万在外务工人员的生活成为“心头事”
◎每天的工作从“新闻”开始
◎关注“小事情”的大胸怀
◎把文化的“原生矿”变为“活力水”
◎在积极传承之中全力打造闪亮的文化品牌
◎两位国家元首造访那块神奇土地的背后
◎中原儿女站在一个新的战略起点上
◎妙语连篇新解“五子登科”等“官念”
◎边为河南人“正名”边立言“以发展赢得尊重”
王伟光    从00001号学子到学术智囊
◎理论泛土上成就学者型官员
◎有“两个脑子”的“书虫”徒步“长征”
◎到“北大荒”接受炼狱般的锻炼
◎北京大学“00001 号学生”的哲学“黄浦一期”生活
◎做马克思主义的“秀才”
◎寻求科研强院的切入点与突破口
吴秀凤    同舟诤友的“七情六欲”
◎有中日血统的“武汉人”
◎三尺柜台下走出的“三八”红旗手
◎脚跨政协和人大
◎不断发挥“台”字号优势
仇小乐    “三心二意”的海归政要
◎动荡年代的“主旋律”定弦“学习”
◎有志者步入仕途的快车道
◎忐忑上任到职权到位的默契互动
◎领衔提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议案
◎政治同心工作放心生活关心
叶青    用鼠标参政议政
◎身份与角色“五级跳”的背后
◎24小时爆满的“公民意见箱”
◎“公车成本最低的厅官”破解3 个“1/3”
◎想着“中山装”的代表“但求无愧”
周宝生    一个人和一个村庄的传奇
◎小山村成就一方富土、净土与乐土
◎集体的家底越来越厚
◎泥腿子盘起了高科技
◎走出了“一阔就变”的怪圈
◎走上了一条长盛不衰的可持续之路
吴仁宝    “天下第一村”忘本的农民\
◎看到有人穷就心疼的村官也曾放过“卫星”
◎“忘本”的农民有过一次难言的大起落
◎跻身江苏省政协常委仍留恋村支书一职
◎“能正能副”的“废物利用”
◎高举“共同富裕”大旗
黄楚平    一座城市的变与不变
◎跳起来摘桃子
◎走出漂亮的一着棋
◎活力和魅力的背后
夏菊花    菊傲群芳夏若春
◎“代表亚军”见证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
◎姓氏的一字之差背后饱含童年的无尽辛酸
◎心底难以释怀的学习情结与无法割舍的亲情
◎陈毅副总理看后连呼“绝了”
◎一枝独秀的“红花”在非常岁月被诬蔑为“黑花”
◎极富戏剧性的姻缘
◎一生挥之不去的遗憾与最看重的荣光
跋   春天的约会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