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呼唤着阎纲式的批评家 刘再复
从水中吐火到火中生莲 李建军
一、降生在文化人家(1932—1949)
丝竹盈耳童年梦
爷爷开蒙
妈妈大动笞刑
由戏曲而写作,成为一名文艺工作者
二、踏进作协的门槛,就和文学同命运了(1956—1966)
《文艺报》是我的摇篮
侯金镜是我的恩师
《再批判》—反右再烧一把火
拜望老舍,是我的一大幸事
丁玲与多福巷16号
灾难全落到母亲一个人的头上
三、“文革”横扫,文联大乱(1966—1969)
文联大楼闹翻了天
毛诗血案
四、怨也向阳,念也向阳(1969—1975)
阎纲不投降就把他消灭
严文井:走资派惜“五一六”
“哪有什么表啊,你千万别捅出去!”
郭小川:偷天火点燃自己
侯金镜被当成一捆柴送往火葬场
臧克家赞美干校劳动
我作诗,诗可以怨
难产的《中国作家协会在干校》
五、《人民文学》招牌换记(1975—1976)
邓小平说:“办好这个刊物,不容易。”
蒋子龙挨批,陈忠实坚拒
抓到一篇好稿子:《鲁迅给毛主席送火腿》
六访柳青
六、让思想冲出“文艺迷信”的牢笼(1976—1980)
“四人帮”抓了,乌拉!
文艺冰河开始解冻
首先从“黑线专政”发难
劫后重聚不胜唏嘘
神学·人学·文学
七、《文艺报》:文艺界的晴雨表(1978— )
拨乱反正,《文艺报》敢为人先
不要设禁区,不要下禁令
八、直面现实才能拯救文学(1979— )
九、办《小说选刊》,当选家(1983—1986)
十、主笔《中国文化报》(1986—1989)
十一、市场下的新变和坚守
十二、伤逝
十三、多余的话
十四、结语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