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本土化视野下的“耶鲁学派”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8094054
  • 作      者:
    罗杰鹦著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罗杰鹦,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在美国耶鲁大学英语系做访问学者。期间从事耶鲁大学研究生院博士后项目研究,主要领域为英国文学、视觉文化、当代西方文论。著有《怡情与致用:爱略特笔下的荷兰风俗画》、《西方现代主义观念下的绘画与文学》、《鸟瞰他山之石——莱辛研究》、《德曼与布鲁姆解构阅读法之比较》等学术论文30余篇,引起学界的重视。另有译著2部,并参与浙江省高等教育外国文学教程与高校外语专业辅助教案的编写。
展开
内容介绍
    《本土化视野下的“耶鲁学派”研究》是中国“耶鲁学派”研究成果的第一部专著。在西方文艺思潮的背景下,《本土化视野下的“耶鲁学派”研究》旨在通过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理论,对当代西方文论中“耶鲁学派”的理论研究进行了“西方文论——中国研究——实践阐释”视域内的全面研究。比较当代西方文论背景下的耶鲁四学者(哈罗德·布鲁姆、约瑟夫·希利斯·米勒、保罗·德曼、杰弗里·哈特曼)各自诗学理论、经典观、美学思想、小说重复等理论,剖析相关经典作品及其理论影响。
展开
精彩书摘
    这诗写于诗人于1798-1799年的深秋或早冬,期间华兹华斯与其妹妹多萝西(Dorothy)寄人篱下地旅居在德国戈斯拉尔。诗歌起时有规整的内在联系的两对相反词语组成。这种系统相反就可以作出辩证的阐释,相反性具备相关的从属等级系统,这样便可作出“逻格斯”中心主义的阐释。这个逻格斯便是诗歌的起点与终点,即意义、词语和信息。诗歌中出现了大量对抗。如睡眠/惊醒,男人/女人,封闭/打开,似乎,存在,无知/知识,过去/现在,里面/外面,光明/黑暗,主体/意识,精神/物质,石头、树木的自然世界/触摸、感觉的情感世界,岁月/日月,听见/看见,运动/力量,自我动力/外在压力,母亲/儿女,乱伦欲望/合法性情感生存/死亡,等等。根据其对应,通过句法与形式结构完成对该诗的阐释。就句法而言,把词语和短语围绕结构并置于相对。例如,该诗第二行重复第一行,然后三四再次重复。这里“我不必再有何担惊”与“蒙蔽了我的心灵”相同。两者皆说话者错误的假设界定,露茜将青春永驻。她已对一切失了感觉,又何惧岁月的侵凌。就形式而言,第一诗节与第二诗节相对组合,即前一诗节与后一诗节相对,前两行与后两行相对;而且,第一对第三,第二对第四押韵,形成交错的押韵模式-abab,cdcd。页面两节诗歌的空白处构成诗歌主要形式的结构标准。从过去时转移到现在时,自然而然就从无知到有知,生命到死亡。说话者自然通过体验到露茜的死亡从无知到达智性。该诗雄辩地诠释了对死亡压抑与成熟智性所产生的悲伤和平静。
    《昏沉》诗的结构是现世的,同时从修辞意义上说又是寓言式的,该术语本雅明和德曼曾经使用过。诗歌的意义产生于两组象征性的时间互动,通过相互干预并置。他们并非相同而是绝对差异而相互关联。两种层面上“事物”反讽性的碰撞是组成诗歌的整个现时隐喻的缩影。对词语“事物”的游戏在德国也存在。在马丁·海德格尔作品中两段有趣的文字也许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华兹华斯的诗歌。一段是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其中海氏举例说明我们不把“东西”叫做“事物”的时刻。1海德格尔也列出几乎与华兹华斯相同的事物。如年轻姑娘、石头、岩石、树木和大地本身,等等。年轻姑娘的事物是因为她失去了男子身上有的东西。这失去的东西使她太年轻无知、太轻灵孤独,因而不能承受生活的重任。
    ……
展开
目录
“耶鲁学派”专著索引
绪论
第一章 “耶鲁学派”成因研究
第一节 耶鲁学派和新批评与社会历史批评之争
第二节 耶鲁学派之于“误读”的历史阐释
第三节 德里达之于“耶鲁学派”的影响与差异

第二章 耶鲁四学者的阅读理论
第一节 哈罗德·布鲁姆与互文性阅读
第二节 约瑟夫·希利斯·米勒与小说重复、叙述理论
第三节 保罗·德曼与修辞阅读
第四节 杰弗里·哈特曼与文化批评

第三章 国内学界“耶鲁学派”研究
第一节 “耶鲁学派”在中国的种种解读
第二节 哈罗德·布鲁姆在中国--我国近20年的布鲁姆理论研究
第三节 约瑟夫·希利斯·米勒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米勒研究述评
第四节 保罗·德曼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德曼研究综述

第四章 “耶鲁学派”理论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德曼与布鲁姆解构阅读法之比较
第二节 米勒的解构观与德曼的解构阅读之比较
第三节 布鲁姆与哈特曼的美学思想之比较
第四节 弗洛伊德之于布鲁姆和哈特曼的影响之比较

第五章 布鲁姆“西方正典”与经典小说阅读
第一节 让往昔恢复生命--论布鲁姆“西方正典”
第二节 奥斯丁《曼斯菲尔德庄园》的道德观
第三节 论哈代小说《林地居民》中的重复意象
第四节 道德与欲望的冲突--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艾略特的道德观
第五节 怡情与致用:艾略特笔下的荷兰风俗画

第六章 米勒阅读理论的实践导读--小说叙述与重复
第一节 米勒解构主义阅读理论与实践
第二节 “红色”意象的重复与哈代小说《苔丝》的主题
第三节 论《克兰福德镇》中的叙述迷宫与女性意识
第四节 论哈代小说中“死亡”意象的重复
第五节 伍尔夫小说《到灯塔去》之视觉隐喻重复
附录 布鲁姆与耶鲁学派研究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