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吟咏过,又有多少名篇佳作。单是唐代,单是大诗人李白,就有不少千古绝唱、常吟常新的优美诗篇。“举头望明 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 酒问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四首之一),“月 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峨眉山月歌》),“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长相思》),“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 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等,不胜枚举。诗人望月思乡,邀月起舞,对月浩歌,与月徘徊。明月不是无情物,它伴人孤独,解人忧愁,照人安 眠,随人万里。明月给诗人洒下一片清辉,留下一片深情!它是诗人抒怀的对 象,理想的象征,难得的知音。月与诗人,诗人与月,结下了不解之缘。至于 初唐诗人张若虚那首《春江花月夜》,更是传唱千古,“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天一色无纤 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些优美动人的 诗句,伴随着化此诗而作的民族古曲《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旋律,真是诗 情画意、诗境琴韵,至今让我们如痴如醉,让人无限神往!但在无数的咏月诗中,有一首很特别的诗,它不是抒写性情,缘情而 发,而是应命之作。作这种诗,不仅限时、限字、限韵,而且是面对如狼 似虎的君王,稍一不慎,“龙颜”大怒,反手之间,便会大难临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写作,就很难有好诗。但是,在封建社会,艺术上的失败并 不妨碍,甚至还可能导致仕途功名上的极大成功。宋初的卢多逊,就有过 这种经历。一天夜晚,太祖赵匡胤批阅奏章,劳累困倦,信步来到御花园,见新 月初升,清辉铺地,后苑花草,在微风中摇曳,影影绰绰,别有一番风姿。他一时兴起,一边命太监在太液池边摆上酒宴,一边命近侍传呼翰林学士 卢多逊。太祖饮酒赏月,为什么偏要传呼卢多逊呢?卢多逊原是后周时的进士,官至集贤殿修撰,宋灭后周,他留任旧职。赵匡胤虽是一员武夫,却好读 书。卢多逊博涉经史,聪明强记,文辞敏捷,颇有心术谋略。他十分注意研究 太祖为人。他见太祖常派太监去史馆取书,便灵机一动,买通史馆小吏,不论太祖取走了什么书,都去告诉他。这样,太祖每次取走什么书,他立 即通宵潜心阅读研究,等到太祖遇到疑难,问起书中什么事时,他便能有 问必答,不稍迟疑。一次又一次,卢多逊使自己的左右同僚惊叹而折服,太祖也越来越倚重他,他也因此而不断晋升。所以,这天晚上,太祖单传 卢多逊奉诏。这一次,卢多逊事先没有听到风声,也无从准备,不免有几分紧张。他走进御花园,见到酒宴,躬身上前,诚惶诚恐地拜见了皇上。太祖说:“今晚君臣后苑相聚,同赏新月,不必拘礼。”卢多逊这才落座,与太祖相对饮酒闲话。赵匡胤说:“爱卿,你看新月初升,夜浓月淡,不同皓月万里,你可 否就此光景赋新诗一首?”卢多逊说:“臣遵命,请皇上赐韵。”赵匡胤有心要试卢多逊的才华,想了想,便出了一个刁钻古怪的韵,说:“就以‘些子儿’为韵吧!”这“些子儿”,用今天的白话说,就是“丁点儿”。卢多逊毕竟是满 腹现成文章,只见他抬头望月,低头沉思,在月下花丛间踱了几个来回,使说“有了”:太液池边看月时,好风吹动万年枝。谁家玉匣开新镜,露出清光些子儿。赵匡胤听了,先是哈哈大笑,接着又大加赞赏,说:“好,好,确是 咏新月,很对景!”一边邀卢多逊就座,一边命太监记录下来。君臣痛饮,尽欢方散。宴罢,太祖把宴席间所用金银器皿,尽数赐给卢多逊。第二天,《新月应制》诗便传遍禁中。卢多逊这首《新月应制》诗中,“新镜”说的是刚打磨过的铜镜,光 洁明亮。卢诗用以比喻新月,说谁家把装着新镜的玉匣子打开了,但又没 有全开,所以只“露出清光些子儿’。弄懂了比喻,这两句诗就如大白话,淡而无味了。所以《锦绣万花谷》独载其诗的后两句云:…谁家镜匣参差 盖,露出楞边些子儿’,尤觉善状。”就是说这两句更含蓄一些,更善于描绘,多了点诗昧。但是,即使这样,这首诗的艺术性仍然很差,没有新意,更 无意境。“玉匣”、“新镜”的比喻,都是前辈诗人用烂熟了的。南北朝 庾信有“玉匣聊开镜”(《镜诗》),杜甫有“尘匣元开镜”(《月》),李白有“皎如飞镜临丹阙”(《把酒问月》)。卢多逊这类蹈袭前人、一 时应景的诗作,虽得皇帝的赏识,却难传播人口。卢多逊把他的全部心思都用在讨好皇帝上。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还挖空心思,把历代帝王年历,各朝功臣事迹,天下州郡图志,理体事务,沿革典故,概括成一百二十首绝句,熟记于心,以备应对。太祖每有所问,他必对答如流,终于位至丞相。但这一百余首绝句,也都如《新月应制》 诗一样,因没有可读性而被人们遗忘。P15-17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