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喜欢、家长称赞的畅销佳作,全新修订上市:初版《顺着历史学古诗》豆瓣评分8.3,长期占据微信读书“神作榜”,更是获得微信读书92.8%高推荐值。
★ 《中国诗词大会》评委蒙曼,给孩子量身定制的古诗课:从《百家讲坛》到《中国诗词大会》,蒙曼老师深厚的学养、风趣幽默的点评,获得了观众的喜欢。在多次担任《中国诗词大会》评委,和小嘉宾一次次地接触后,蒙曼老师潜心一年,专门为孩子打造了这套古诗课——《顺着历史学古诗》,回到历史现场,体验不一样的方法学古诗。
★ 学古诗、通历史,一本书全搞定:每一首古诗,都有创作背景;每一个创作背景,都有一段历史,蒙曼老师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氛围下,深入浅出,抓住每一首古诗的精髓,击破各个知识点,不仅学习了古诗,还知晓了历史,可谓一举两得,
★ 按照中国历史的发展顺序,精心设计6个站点,精选30首必背古诗,关联100+经典诗篇:通过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6个时间节点,精选最具代表性的诗人、诗作,从历史背景到诗词赏析,从生僻字的读音到成语、典故;从诗体、流派到“课堂小总结”……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了解读,丰富而细致,让孩子真正理解每一首古诗词。
★ 30首最具历史代表性的经典古诗,搭配30张主题插图,全彩四色印刷:全方位立体讲解+配图赏析,知识性、趣味性兼具。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顺着历史学古诗。
学古诗,就要通历史!《顺着历史学古诗》是蒙曼老师为中小学生量身定制的古诗课。
在全面理清中国历史与诗歌流派的基础上,按照中国历史的发展顺序,精心设计6个站点——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挑选30首必背古诗,关联100+经典诗篇,跟随蒙曼老师一起回到历史现场,了解诗歌背景,抓住古诗精髓,把握古诗意象、写作手法,击破各个知识点,诗体、流派、成语、典故等超多硬核知识,一网打尽。每首诗都仔细拆解,深入分析,让孩子真正读懂、吃透每一首诗。
顺着历史学古诗,顺着古诗学历史,你的孩子也能成为诗词小达人!
《诗经·卫风·木瓜》
我们这本书的名字叫作《顺着历史学古诗》。所谓顺着历史,是说我们学的这些古诗,是按照中国历史的发展顺序来选择的,而且每首古诗不仅诗写得好,还能反映出特定的历史背景。学完这些诗之后,你不仅会爱上诗歌,而且对中国历史也会有更深的了解。
第一篇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诗经·卫风·木瓜》。为什么从这首诗开始呢?因为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历史的开篇,《诗经》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开篇,而《卫风·木瓜》里谈到的礼尚往来、重义轻利的精神,我认为又是我们中华民族礼乐文明的开篇。
这首诗的题目是《诗经·卫风·木瓜》。这个诗题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其中,《诗经》是一本书的名字,也是一种诗歌的体裁,一般都是四言诗。《卫风》是一种音乐形式。而《木瓜》则是这一篇的篇名。
先说《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的是从西周初年一直到春秋时代的诗歌。按照现代学者的研究,西周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距离现在有三千多年了。想想看,我们的祖先从那么早就开始写诗,多么神奇!我们现在看到的《诗经》一共有305首,所以又叫“诗三百”。在《诗经》那个时代,诗歌都没有确切的作者,所以我们在前面加上“诗经”两个字,也是为了告诉大家这首诗的出处。
再说《卫风》。《诗经》的三百多篇诗歌分成三个部分,分别叫风、雅、颂。古代的诗歌都是配乐演唱的,因此风、雅、颂其实是乐调的划分。其中,“风”是指十五国风,也就是十五个诸侯国的民间音乐,就好比现在安徽有黄梅戏、陕西有秦腔;“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也就是雅乐正声,有点儿类似于京剧;而“颂”则是庙堂音乐,相当于国歌一类的国家典礼音乐。
这样说来,所谓“卫风”,其实就是指卫国的民歌。卫国这个诸侯国在今天看起来并不起眼,但是,在西周时期,它的地位可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周朝灭掉商朝后,为安置商朝遗民而建立的诸侯国。要知道,当时商朝的经济文化都很发达,周朝打败商朝,在历史上号称“小邦周克大邑商”,可见商朝国力之强大。而卫国统领的主要又是原来商朝首都地区的居民,这些居民的视野格外宽,文化品位也格外高。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篇都出自《卫风》,比如“有匪(fěi)君子,如切如磋(cuō),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qí)奥》),再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等等。
最后说《木瓜》。本来,《诗经》里的诗是没有题目的,后人为了方便,就从第一句抽出来几个字作为诗题。这首诗的第一句是“投我以木瓜”,其中,能够单独存在的词组就是“木瓜”,因此,这一篇也就得了《木瓜》这个诗题。
大家都知道,《诗经》里有好多名篇。作为本书的第一首诗,我为什么单选《木瓜》呢?不仅因为它的篇幅短,更因为它的文辞好、信念好。好在哪里呢?看诗文: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jū)。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jiǔ)。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先看几个关键词。
什么是木瓜?可能有人会说,木瓜我吃过呀,水果店里有的是。但我们现在常吃的木瓜是番木瓜,是明朝时期才从海外传入中国南方的水果,当年身处河南的卫国人可没见过。《诗经》中说的“木瓜”其实是一种又酸又涩的果子,像拳头那么大,不能生吃,只能做成蜜饯,或者蒸熟了吃。同样,第二段的“木桃”也罢,第三段的“木李”也罢,都不是今天的桃子或者李子,而是跟木瓜差不多的,不怎么好吃的涩果子。
什么是琼琚?按照中国古代造字的原则,斜玉旁的字,基本都和玉相关。比如,三国时期的周瑜,字公瑾(jǐn),瑜和瑾都是美玉的意思。“琼琚”“琼瑶”“琼玖”这三个词都是斜玉旁,也都是美玉。为什么美玉有那么多不同的名称呢?因为中国古代特别崇尚玉,认为玉有仁、义、智、勇、洁五种德行,又说“君子比德于玉”,也就是君子的操行都应该像玉一样,所以古代的贵族都佩戴玉佩。玉佩的名目特别多,于是就有了琼琚、琼瑶和琼玖这样的区别。
讲了两组名词,再讲一个关键性的副词——匪。匪在这里是一个假借用法,等同于“非”,表示否定。
有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轻松地把这首诗翻译出来了。
你送我木瓜,我还你琼琚,这可不是为回报,是要和你永相好。
你送我木桃,我还你琼瑶,这可不是为回报,是要和你永相好。
你送我木李,我还你琼玖,这可不是为回报,是要和你永相好。
这首诗有三个好处。
第一,结构好。什么样的结构呢?大家一定看出来了,这首诗分成三段,每段句式都一样,就是变了几个名词而已,这种诗歌的写法叫作复沓(tà),在《诗经》中极其常见。比如《诗经·魏风·硕鼠》,第一段开头是“硕鼠硕鼠,无食我黍(shǔ)”,到第二段就成了“硕鼠硕鼠,无食我麦”,再到第三段则变成了“硕鼠硕鼠,无食我苗”。这种只做轻微变化的反复吟咏就是复沓。
为什么《诗经》常常用到复沓?因为《诗经》是配乐演唱的,这三段诗就好比三段歌词,现在的歌词不也常常如此吗?比如《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也是三段,每一段结尾都是“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这样的结构一出现,我们不仅容易背诵,而且会觉得跟唱歌一样,层次清晰,节奏感强。随着一遍一遍地重复,会越唱越有感情,到最后,就是余音袅袅,三日绕梁了。这就是复沓的优点。
可能有人会疑惑,你不是说《诗经》大多都是四言诗吗?怎么这一首不那么整齐呢?有五个字一句的,还有三个字一句的。没错,我们看到的《诗经》中大部分篇章,都是四个字。比如“关关雎鸠(jū jiū),在河之洲,窈窕(yǎo tiǎo)淑女,君子好逑(qiú)”(《诗经·周南·关雎》)或者“桃之夭夭,灼(zhuó)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等。
这首诗能不能写成这么整齐的四字一句?其实也是可以的。“投我木瓜,报以琼琚,匪以为报,永以为好”是不是也可以呢?从意思的完整性上来讲是可以的,但是,这样唱起来就未免有点儿死板了。怎样才能更活泼呢?加减几个副词、虚词不就行了!所谓虚词,就是没什么实际意义的词,比如现代常用的“的”“地”“得”,或者古代常用的“之”“乎”“者”“也”。就拿这首诗来说吧,第一句加一个“以”,第二句加一个“之”,前两句都变成五个字,节奏就缓下来了;第三句减一个“为”,节奏又急促起来了;第四句再加一个“也”,节奏复又缓了下来。这样缓—急—缓,起伏错落,诗句就更有音乐感了。这就好比“小船轻轻,飘荡水中,迎面吹来凉爽风”,一旦变成“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马上就变得更加活泼,更加摇曳多姿了。推而广之,大家写文章也要注意,不要通篇都用整齐的排比句,而是要把排比句和散句子夹杂起来,这样才更灵动,更好看。
第二,意思好。《木瓜》这首诗到底在写什么?很多人会说,写礼尚往来呀。你给我送礼,我给你回礼。是不是呢?这样理解不算错,但也不全对。要知道,这首诗后来演化成了一个成语,叫“投木报琼”。这个成语很多人没听说过,但是,大家一定听说过另一个成语,叫“投桃报李”。投桃报李也出自《诗经》,是《大雅·抑》中的一句,原文是“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你送给我一篮桃,我拿李子来回报。这才是一般意义上的礼尚往来,送出去的和收回来的差不多。我们日常人际交往,基本上就秉持这个原则。
但是投木报琼可不一样。木瓜也罢,木桃、木李也罢,都是入不得口的涩果子,而琼琚、琼瑶和琼玖,却是珍贵的玉佩。这两类礼物太不对等了,超出了礼尚往来的范围。那么,它到底表达什么意思呢?我觉得,这首诗的重点不在于礼尚往来,而在于重义轻利。你送给我一个木瓜,这不值钱,可是,在我心中,这情义的分量一点儿都不亚于美玉,所以我才回报给你琼琚。我这样做不是跟你等价交换,我是真心与你相好!这样的重义轻利,情比金坚,不正是中华民族最美的精神传统吗?
第三,引申好。这首诗原本是谁写给谁的呢?历史上有过至少七种说法,不过,从宋朝朱熹之后,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一首小伙子写给姑娘的情诗。
想想当时场景吧:阳春三月,踏青的时节,姑娘和小伙子相遇了,互相喜欢了。姑娘羞涩地把手里拿的木瓜递给了小伙子,而小伙子呢?急急忙忙地解下身上的玉佩回赠过去。两颗心就这么碰在了一起,一切身份的差异、贫富的距离都不被他们放在眼里,这是多么单纯美好的感情呀!所以,孔子才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正因为这感情太美好了,以后,人们再用到这首诗的时候,就慢慢引申到其他场合了,不仅青年男女之间可以用,同学之间可以用,而且国家之间也可以用。
在回报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分斤掰两,计算投入和产出,我们只需要知道,人家曾经真心对待我们,我们也用真心回报人家,这就叫“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所谓黄金有价,情义无价,不就是这首诗传达给我们的道理吗?
春秋战国
《诗经·卫风·木瓜》
《诗经·秦风·无衣》
秦汉
《大风歌》
《长歌行》
《江南》
三国两晋南北朝
《观沧海》
《饮酒》(其五)
《敕勒歌》
隋唐
《登鹳雀楼》
《出塞二首》(其一)
《登科后》
《送元二使安西》
《过故人庄》
《早发白帝城》
《春望》
《问刘十九》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泊秦淮》
宋
《江上渔者》
《题西林壁》
《惠崇春江晚景》
《夏日绝句》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春日》
《过零丁洋》
元明清
《上京即事五首》(其三)
《石灰吟》
《望阙台》
《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五)
《对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