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院为了推广台北故宫,出资请著名导演侯孝贤为其拍电影,这样就有了侯导演的第一部纪录片——《盛世里的工匠技艺》。虽然片长只有55分钟,但侯孝贤用了一年才制作完成,还亲自担任解说配音,足见台北故宫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侯大导演确实出手不凡。他没有以惯常的拍摄手法展示名家名作,而是在浩如烟海的故宫藏品中,选取三件乾隆时期无名工匠的作品,并围绕着它们展开了细致的刻画和丰富的联想。
在侯导演心目中,乾隆这位盛世皇帝,同时也是最有品位的皇帝。偏好奇巧工艺的他,眼光很高,很难有作品能入其目。这反而成了一种推力,令工匠们将技艺发挥到极致。而正是这些无名工匠的不朽作品,让我们得以一窥当年盛世中国的荣景。
如此复杂而独特的视角,直接反映了侯导演的文化史观:“文化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手工技艺的历史。”所以,他在影片中反复引用法国人类学家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的那句名言:“技艺,是人在宇宙中为自己找到的位置。”
很显然,侯孝贤认为,中国的古人可以当之无愧地成为这句话的佐证。而在这位法国人类学家的故乡,直到现在都还不断地有人在为这句名言做下注脚。
在距巴黎一个半小时车程的村庄里,住着一位75岁的乡下老太太,她独自一人过着种草养马的田园生活。然而,每年时装发布季前夕,她都会接到香奈儿公司(CHANEL)派专人送来的布料,请她为高级定制礼服制作织带。这位老太太有一手手工织带的绝活,是她自己摸索出的独特工艺。当年,可可·香奈尔(Coco Chanel)见到她的手艺后,就指定由她来制作织带,并成为品牌的传统延续至今。
她所做的织带,就连卡尔·拉格菲尔德(Karl Lagerfeld,香奈儿现任设计师)也不知道是怎么织出来的。老太太也从没见过卡尔设计的服装款式,她只要看到送来的面料,自然就知道该把织带做成什么样子。她会先把面料拆散,把不同颜色的经纬线分别抽出,再重新组合,最后用她自己发明的一种木头织机,做出独一无二的织带。
每当卡尔的裁缝们打开送来的织带时,都会由衷地发出满意的惊叹。一眼看去,这从服装面料衍生出的织带,就像是面料生出的漂亮女儿,与那件优雅的礼服摆在一起,既有一目了然的血缘关系,又有另一个新生命的迷人风采。
你完全无法想象,这份沉静而浪漫的美,竟然出自一位因长年粗重劳动而指节变形、身材佝偻的乡下老妇之手。令我好奇的是,这位终日割草喂马、衣着俭朴、物欲低下的老人,究竟是如何与卡尔心灵相通,感受到设计师脑海中的那些优雅线条的?每当夜阑人静之时,孤独的老人埋首于老旧的木头织机,彼时彼刻,她的思绪是已飞到巴黎那流光溢彩的伸展台上,还是驰骋在乡间的自然美景中?
也许一切并没有那么复杂。毕竟老太太从1947年就开始从事手工织带,迄今已有60多年。或许对织物的敏感早已融入了她的血液中,借助面料的质感和花纹,她就能与那未曾谋面的造型之美瞬间达成沟通。这让我想起在非常重视手工技艺的日本经常听到的一个词——“技艺的心”,说的就是这种境界吧。正如侯孝贤为纪录片接受采访时所说:“我们之所以喜欢手工的东西,是因为我们的美感来源,就是在这历史久远的技艺中逐渐形成的。”可在我看来,这历史久远的技艺似乎已经淡出了中国人的生活
P3-5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