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蝉噪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538241
  • 作      者:
    陈其英著
  • 出 版 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蝉噪集》总共收录文章87篇,分为咏物、记事、百态、方物、杂说和戏言六类;大致来看,它们包括两种性质的文章,第一种是杂文性质的,“带刺”是该类文章的突出特点,其中有抨击贪官腐败者,有讽劝不良风气者,有关爱下一代者,有揭露某些国家以“民主”、“人权”为名而行侵略弱小国家之实者;第二种是一般的记叙文和议论文,其中不少文章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值得学人阅读、参考。它们虽然是旧事重提,但绝不是“炒冷饭”,而是“旧瓶装新酒”,往往能够独出心裁,另出新意,实属难能可贵!《蝉》、《萤火虫》、《白鹭鸶》、《梅花》、《兰花》等文章溯源明流、有理有据、纵横开合、启人神智。
展开
内容介绍

    《蝉噪集》中的蝉是高洁的象征,与莲同事清名。莲纯净清芬,不陷于浊秽,宋人周敦颐赞其“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蝉商栖清饮,临风吟唱,心静音清,品格之商与莲并驱。”《史记·屈子贾生列传》:“蝉蜕于污秽,以浮游尘埃之外。”讲法与出污泥不染相近。

展开
精彩书摘
    诗的一二句写蝉。“疏桐”写高,“清露”喻洁,言蝉高栖清饮抱枝长唱,鸣声自秋桐传出。三四句议论,讲蝉处高声远,不是凭借风力,隐喻立身高洁声名自能远闻,流芳百世,不须攀附依傍仰仗外力。咏物诗大抵都托物寓意,此诗亦然,作者借赞美蝉类品格以表达心志。<br>    骆宾王《在狱咏蝉》和李商隐《蝉》二诗也颇受称许,均为五言律诗,都收录在清人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之中。两首诗的相同点为:都由闻蝉起兴,都以蝉自况,借写蝉直抒胸臆,不避为诗重蕴藉忌显露之戒。不同之处在于二诗作者身世不同,遭际各异,故所抒泄情感也各不相同。骆宾王身陷囹圄,借咏蝉以倾诉冤愤之情,说自己原本志行高洁,竞被诬陷下狱,现在无人听信自己,难以辩白。李商隐无牢狱之苦,他的诗更像是发牢骚。他觉得自己如蝉一般,身处高枝之上,餐风饮露,自然难以饱腹,怨声不断实在是徒劳。自己官卑职微受尽冷落,像断梗飘蓬。诗的末后以蝉自警,说自己也重视气节操守,举家志行清白。<br>    古代人咏蝉通常围绕“高洁”二字。言高必写树,写树常写绿槐、垂柳、井梧。说洁必写清,写清每写餐风饮露、高枝清唱。比如南朝刘删《咏蝉》诗:“得饮玄天露,何辞高柳寒。”唐刘禹锡《酬令狐相公新蝉见寄》诗:“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南朝萧子范《后堂听蝉》诗:“轻飞避楚雀,饮露入吴园。”诗句当中的“玄天露”、“高柳”、“晓露”、“饮露”等词,都用以表达高洁二字。<br>    蝉类噪声聒耳,心境不好之人闻蝉容易产生各种情绪。比如五代刘昭禹《闻蝉》诗讲“莫侵残日噪,正是异乡听”;唐代卢殷《晚蝉》诗讲“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枝带声飞”;唐代雍陶《蝉》诗讲“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这些诗的作者都各怀心事,闻蝉各有感慨。<br>    据说日本国有的地方定蝉声为噪音,中国人有听蝉的雅趣,未曾这样规定,但遇到群蝉竞鸣,糟心扰耳,确实也很难忍受。最近厦门蝉声成灾,市民叫苦不迭,便是例证。<br>    ……
展开
目录
序<br>咏物篇<br>蝉<br>萤火虫<br>白鹭鸶<br>麻雀<br>鸡年说鸡<br>说牛<br>谈虎色不变<br>梅花<br>兰花<br>桃花<br>凤仙花<br>菊花与黄花<br>镜子<br>衣服的功用<br>阳台<br>亭<br>飓风、(风贝)和台风<br>记事篇<br>养鸟<br>栽竹<br>惜别老屋<br>水口观瀑记<br>再上甘露寺<br>张飞瓜<br>褙箔工<br>记老同学聚会<br>怪事二桩<br>午夜饭<br>学徒<br>取名<br>百态篇<br>居室与墓穴<br>豪华墓<br>隐身术<br>…… <br>方物篇<br>杂说篇<br>戏言篇<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