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br> 前言<br> 引论 五言诗的形成<br> 一、五言诗体的确立<br> 二、五言诗形成的原因<br> <br> 上编 发展论<br> 第一章 “五言腾踊”的建安诗坛<br> 第一节 五言诗全面发展的新阶段<br> 一、五言诗的普遍运用<br> 二、题材的开拓创新<br> 三、抒情、言志及二者的结合<br> 第二节 “五言腾踊”的形成原因<br> 一、在继承中创新——汉代五言诗的影响<br> 二、文学观念与文化氛围的促进作用<br> <br> 第二章 鸾鹤双飞的正始诗坛<br> 第一节 正始五言诗发展概况<br> 一、嵇康等人的五言诗<br> 二、阮籍的五言《咏怀诗》<br> 第二节 玄学影响与五言诗创作<br> 一、玄学与五言诗主题的变化<br> 二、玄学思想方法入诗及五言诗的哲理化<br> <br> 第三章 “勃尔复兴”的西晋诗坛<br> 第一节 西晋五言诗创作概况<br> 第二节 “缘情”、“感物”说的确立<br> 第三节 西晋五言诗言情的主题取向<br> 第四节 尚绮靡的诗学理论与五言诗的创作实践<br> 第五节 五言诗中的摹拟倾向<br> <br> 第四章 继轨风流的东晋诗坛<br> 第一节 东晋五言诗创作概况<br> 第二节 郭璞与《游仙诗》<br> 一、郭璞在东晋初期诗坛上的地位<br> 二、《游仙诗》对诗境的开拓<br> 第三节 五言诗中的山水与玄佛义理<br> 第四节 陶渊明与五言诗的新局面<br> <br> 下编 表现论<br> 第一章 声韵篇<br> 第一节 魏晋诗人对声韵的探索<br> 第二节 魏晋五言诗声律分析<br> 第三节 魏晋五言诗韵式分析<br> <br> 第二章 句章篇<br> 第一节 魏晋五言诗的字法与句法<br> 一、魏晋五言诗的字法<br> 二、魏晋五言诗的常见句法<br> 第二节 魏晋五言诗的篇章结构<br> 一、起句和结句艺术<br> 二、布局谋篇艺术<br> 三、组诗的内在机制与艺术魅力<br> <br> 第三章 修辞篇<br> 第一节 魏晋五言诗的比兴艺术<br> 一、比喻的修辞艺术<br> 二、比拟的修辞艺术<br> 第二节 魏晋五言诗的对偶艺术<br> 一、二元思维与五言诗出现前的对偶艺术<br> 二、魏晋五言诗对偶的主要形式<br> 三、对魏晋五言诗对偶艺术的几点认识<br> 第三节 魏晋五言诗的用典艺术<br> 一、诗歌用典的出现及其发展<br> 二、魏晋五言诗用典的主要来源和基本方法<br> 三、魏晋五言诗用典具体情况的分析<br> <br> 第四章 意象篇<br> 第一节 魏晋五言诗的意象类型<br> 一、自然意象<br> 二、人文意象<br> 第二节 魏晋五言诗的意象组合<br> 一、句的意象组合<br> 二、篇的意象组合<br> 第三节 魏晋五言诗意象功能分析<br> 一、作为艺术手段的隐喻功能<br> 二、意境的创造<br> <br> 结语<br> 主要参考书目<br> 附录<br> 后记内容摘要
魏晋五言诗上承两汉、下启南朝,是五言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魏晋五言诗研究》在深入分析两汉五言诗形成原因及发展脉络的基础上,考察五言诗在建安,正始、西晋和东晋这四个时期的具体发展情况,揭示了社会环境、哲学思潮和诗学观念的变化对五言诗在题材演变、主题取向和艺术倾向等方面所带来的影响;立足于魏晋五言诗的具体文本,结合相关诗学理论,从声韵、句章、修辞、意象四个层面分析了五言诗在艺术表现上所取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