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不分东西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30705
  • 作      者:
    闾丘露薇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不分东西》卖点:
    资深媒体人闾丘露薇转型之作,全面展现作者从战地玫瑰到明星记者、从现场记录者到深度评述者这一转型过程中的观察与思考。
    全面还原新闻事件本身,发掘“真相背后的真相”,为读者提供更为广阔的新闻视野,引领更为独特的观察角度。
    反刍新闻事件中的热点话题,思索中国当下的国民心态以及大国崛起应有的姿态。
    “战地玫瑰”优雅转身为“真相玫瑰”,源于2003年深赴伊拉克战场之后,为自己下定的决心——希望多年之后,人们再谈论起闾丘露薇,不再是因为她勇敢,而是因为她对事件有了自己的看法。
    有人的地方便会充满争论和误解。“中国傲慢论”不绝于耳,究竟是中国被“妖魔化”了,还是我们没有在世界舞台上采取主动的作为?谁能保证自己第一时间看到的便是“唯一的真相”?偏见源自文化差异,源自沟通不畅,但最危险的一种偏见是源自每个人自身固有的意识形态。 
    诚如闾丘露薇所言,“不能真实、诚恳表达的文字是没有意义的”,而这正是一部诚实之作,期待您的评判。

展开
作者简介

  闾丘露薇,资深媒体人。复旦大学哲学学士,香港浸会大学大众传播硕士,美国哈佛大学尼曼学者。著作有《我已出发》、《行走中的玫瑰》。

展开
内容介绍

  《不分东西》以2008年至2010年间发生的重点新闻事件入手,通过对新闻事件和新闻报道背景的还原和条分缕析,理性梳理从专业媒体到民间声音对新闻事件的不同解读,展现中国和世界在相互理解和沟通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与错位,以及这错位背后所折射的中国从政府到民间的思维范式。
  闾丘露薇从新闻谈起,但不囿于新闻领域,更在书中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会,呼唤中国在经济崛起的过程中,培养更为宽容、开放、理性的大国心态,引导年轻一代用更包容、更多元的胸怀和视野来思考中国和世界,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合格公民。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部 分偏见的形成

  1.偏见是怎样来的

  2009年11月,就在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中国期间,一名常驻北京的美国记者,在Twitter上面用“fakewhitehousereporter”,也就是“冒牌白宫记者”的用户名进行了实时的报道。当然,从这个标签就可以看出,这是用来和那些可能从来没有来过中国、坐在空军一号后面、记者专机里的真白宫记者们开的玩笑。

  这个假白宫记者的报告在Twitter上面非常受欢迎,了解中国的老外们看后会心一笑,而对于不了解中国的老外们来说,这样的报道角度非常有趣—这种角度肯定不会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上面,即便是真白宫记者真的有这样的感触,但在新闻报道中也是看不到他们的个人感受的。

  以下内容便是摘自这位“冒牌白宫记者”的Tweet。我在他的每条Tweet后面,写下自己看完之后的直接感受,其实是想尝试分辨一下,也思考一下,到底他是在嘲笑同行对中国的无知,还是想透过这种玩笑的方式,让我们看到,因为了解程度不一,对一个记者的报道以及他的观感会产生多大的差别。

  “冒牌白宫记者”的真实报道

  北京现在有星巴克和奢侈品商店了。

  在很多美国人的印象当中,中国甚至可能还停留在留长辫子的阶段,这不是开玩笑。贾樟柯就告诉过我,一次他在国外遇到一个外国人,对方说之所以来看他的电影,是为了看看中国人的辫子。而这名外国观众说这话的原因,到底是外国人对中国缺乏足够的信息,还是因为这个遥远国度自身拥有的神秘感?

  兰博基尼豪华轿车店门前有人骑着自行车运煤,北京对比好强烈!

  这完全是视觉冲击,一个让美国人看不懂的中国。因为即便在标志贫富差距的基尼指数排在全球第一位的美国,看到街头有流浪汉也不会让对方感到惊讶,但是看到人们依然使用相对比较原始的生活工具,则会让对方无法想象。

  我们的采访车一动也不动,我想是不是中国政府在试图钳制我们的新闻自由!

  这是初来乍到的西方媒体记者非常自然的反应。他们已经对这个国家有了一种固有的印象,即便是潜意识的,但在遇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时,就会反映出来。当然,更主要的是他们不了解北京,不知道北京的塞车之苦,而对于那些常驻北京的外国记者们来说,采访车一动不动,一定已经习以为常。

  采访车现在开向奥(巴马)-胡(锦涛)记者发布会现场。我迫不及待地从这边的车窗看真实的北京。

  幼稚?天真?

  不确定能否在人民大会堂里面发推(Twitter),听说在这些地方会有一个大防火墙。

  ……

展开
目录
序 从记述到思考
第一部分 偏见的形成
1.偏见是怎样来的
2.左右之争
3.被滥用的民族主义
4.哈佛和中国学生
5.两个“奥巴马女郎”
6.“港漂”的内地学生
7.真相背后的真相
8.中国需要公共外交
9.如何向大众说“不”
10.做人不能太CNN
11.中国傲慢论
12.两个同而不同的错误
第二部分 从记者到公民
13.在灾难面前
14.富士康,关注劳工本身
15.新闻民工
16.驻华记者
17.外国记者写中国
18.我是香港人
19.台湾媒体的政治选择
20.韩寒:一个公民的标本
后记:媒体人的品格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