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1996年,一部被台湾多家出版社拒之门外的长篇小说《伤心咖啡店之歌》经九歌出版社推出,竟然意外热卖,并引发为时三年的校园与网络“伤心咖啡店”热烈讨论。随着该书的火爆面世,其作者朱少麟遂一鸣惊人,受到台湾名家吴淡如、马森、杨小云等人激赏,被人称为“天生的作家”;又因其作品中迷惘忧伤的主题和雅致流丽的语言,被台湾读者称之为“台湾的村上春树”。
到目前为止,《伤心咖啡店之歌》已经在台湾印刷了二百多次,成为了青年一代的必读书。其书中所提倡、给出的关于生活、工作、爱情等方面的观念也深刻地影响了台湾的年轻人。
作者在《伤心咖啡店之歌》里以马蒂为轴心,勾画出两个相生相克、密不可分的世界:一个是呆板机械、循规蹈矩的物质世界;一个是自由恣肆、灵动多变的精神世界。前者给马蒂等人带来生活的物质基础的同时,也桎梏了她们的灵性,比如陈博士的公司、马蒂前夫的家、马蒂父亲与继母的家;后者让马蒂等人的私人生活变得摇曳多姿、自由浪漫,比如伤心咖啡店、马达加斯加。
不难看出,朱少麟对自己笔下人物,如马蒂、吉尔、小叶、海安等人的生活环境有清醒的认识——他们(包括作者本人)都面对着台北这样典型的大都市,它能够给人们的生活提供各种各样的便利,能够很迅捷、很准确地刺激人们的感官,另一方面,大都市又造成每个人忙碌不堪、疲于奔命的日常生活状态,这就是藤条所言的“对生存空间”的争夺。
正在这样一种自相矛盾、既受益又被牵制的情境之下,“伤心咖啡店”成了马蒂等人流连忘返的栖息地,进而言之,它不仅仅是一个咖啡店,更是孤独的都市个体追寻自由、践行自由的隐喻、象征;而《伤心咖啡店之歌》的根本主题就是个体对自由的追寻……自己就是一切的边境,所以不再有流浪。——主人公之一马蒂。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