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世纪乡村小说主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053666
  • 作      者:
    王华编著
  • 出 版 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华,文学博士,蚌埠学院
展开
内容介绍
    《新世纪乡村小说主题研究》是以2000-2009年发表出版的乡村生活小说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学批评的社会学分析法与作品细读的方法,参照比较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乡村小说主题,着重归纳和梳理新世纪乡村小说的几种主要的主题指向变化,并探讨它有何变化以及发生变化的原因等问题,旨在通过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乡村小说主题的比较,指出新世纪乡村小说主题的新变。
展开
精彩书摘
    ①在农民的生存状态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前,这种注重关系的人情式的交往模式不会消失。作家注意到这一人际交往模式在现代商业化的冲击下,出现淡化其中的人情、感情因素而呈现纯粹功利目的关系。杨争光的《对一个符驮村人的部分追忆》用“他”来代表整个从乡村出来的成功者和乡村的人际交往,他因为眷念乡村的脉脉温情而无法拒绝村人的纠缠,导致夫妻、父子关系紧张。而乡村对他逐渐只剩下利用,亲戚和村人的索求无度,且使用无赖手段逼他就范。村人理直气壮:“好狗护三邻,好汉护三村,这是古话。啥是好狗?咬狼的狗。啥是好汉?有情有义之人。一个人成了气候做了官该不该给家门户族给村上人帮点忙解点困?能帮解不帮解成什么人了?你也是念过书受过教育的人,你自个儿想去。”②显示了人情文化表面上含情脉脉,实际上包含着赤裸裸的功利,人情文化限制了个体的自由。现代化的推进给了他们把自己从这一人情网络中拔出来的机会,村中商人刘西奇更坚定地选择了市场经济下的新的交往模式,即“市场经济一般要求剔除不平等的情感因素和人情关系对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的干扰,要求打破建立在血缘、情感、人情基础之上的狭窄的、封闭的传统日常交往,在开放的社会空间中展开理性的、平等的、契约化的非日常交往。”③刘西奇在帮过村子里一次后,就拒绝村人不合理的要求,村人也不再纠缠他。因为现代转型的乡村日常生活中还没有建立理性的、平等的、契约化的交往理念,所以这种人情关系网络在的乡村日常生活世界仍具有强大的力量,它制约甚至毁灭反抗的个体。如胡学文的《目光似血》中杨文广按照市场规则运行自己的菜站,希望和村人共同致富,却被村人认为忘恩负义:“你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现在一门心思挣大伙的钱,谁心里不憋气?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研究现状与论题的提出
二、概念的厘定
(一)乡村小说的概念
(二)关于“主题”概念的辨析
(三)历史语境、时代背景与本书的编写思路

第一章 新世纪乡村现状的书写
第一节 回顾: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乡村现状的书写
一、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乡村权力关系的书写
二、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民性批判
三、20世纪八九十年代城乡关系
第二节 新世纪乡村政权关系的书写
一、新世纪对乡村权力关系的批判
二、新世纪对官本位文化的批判与反思
第三节 新世纪国民性的书写
一、对国民性批判主题的反思
二、对塑造国民劣根的乡村日常生活世界的批判
三、现代转型中的国民性问题
第四节 新世纪城乡关系的书写
一、城乡对立关系
二、城乡互补关系
小结

第二章 新世纪对乡村传统文件的反思
第一节 回顾:20世纪八九十年代对乡村传统文化的反思
一、对文化、传统文化与乡村文化的界定
二、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危机
三、20世纪90年代的文化冲突
第二节 新世纪文学对乡村传统的观照
一、现代文化批判
二、乡村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三、重建乡村文化
第三节 新世纪乡村小说中的生态文化
一、生态文学与生态文化
二、反思现代自然观
三、传统生态文化的现代价值
小结

第三章 重建家园
第一节 重建家园的设想
一、乡村小说中的家园现状
二、重建城乡家园的设想
第二节 乡村现代主体的现状与生成
一、乡村现代主体的现状
二、乡村现代主体的生成
第三节 城乡交融
一、反思城市批判
二、城市乡村化
小结

结语
一、新世纪乡村小说主题变化的原因
二、新世纪乡村小说主题变化的文学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