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宋代杜诗阐释学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98889
  • 作      者:
    杨经华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目录


绪论
一 阐释与认同:中西诗学视野中的杜甫
二 诗魂归来:宋代对杜诗价值的发现
三 宋代杜诗阐释问题的提出与意义
第一章 阐释中的建构:杜诗与宋调形成之关联
第一节 诗学阐释的相关特性
一 阐释的目的性
二 阐释的建构性
三 阐释的历史性
第二节 宋人镜中的杜甫与杜诗
一 “一饭未尝忘君”说
二 “诗史”说
三 “集大成”说
第三节 杜诗沉浮与宋调初创
一 喧嚣中的蛰伏:杜诗在宋初的命运考察
二 天圣尊韩:宋调成型与杜甫浮显的前奏
第四节 尊杜、阐杜与宋调典范的建构
一 王安石:人格与诗艺的挺立
二 苏轼:健与雅的规范
三 黄庭坚:杜诗的涅架与宋调的新生
第五节 通向宋诗之路:江西诗派的诗法阐释
一 “有孔窍始得”:陈师道的山谷模式
二 “工部百世祖”:江西派的诗法建构

第二章 千家注杜:一座永远的丰碑
第一节 杜诗注释新局的开辟
一 宋代注杜概况
二 注本形式的完善
三 阐释模式的开创
第二节 典范选择与注杜高潮的形成
一 诗坛尊杜的驱使
二 诗话笔记的刺激
三 雕版印刷的推动
第三节 千家注杜与宋文化之演进
一 宋前注释学的文化特征
二 诗文注释的历史突破
三 注杜勃兴与宋代地域文化渊源

第三章 拟经阐释与集注现象
第一节 诗圣:诗与经的联结
一 “诗圣”溯源
二 “老杜似孟子”:诗与经的联结运动
第二节 拟经:意义指涉系统的转换
一 诗与经的互文
二 文学与政治的交织
三 物象与比兴的折射
第三节 集注杜诗:别集阐释的升格
一 集注产生源流考
二 宋代杜诗集注之繁荣
三 杜诗集注与诗文阐释观念之迁变

第四章 杜诗编年:诗学阐释的历史化
第一节 诗集编年与历史意识的融合
一 宋代编年意识之复归
二 诗集编年:诗与史的重新整合
第二节 杜集编年与年谱之学
一 宋代年谱的产生
二 年谱创生与杜诗编年之互动
三 诗人年谱的阐释功能
第三节 杜诗编年:一种阐释观念的回应
一 意义存在语境的确定
二 进入阐释循环的起点
三 问题与反思:诗与史的悖立与冲突

第五章 杜诗伪注现象研究
第一节 宋代杜诗伪注考
一 伪王注
二 伪苏注
三 黄庭坚《杜诗笺》
四 从十家注到千家注
第二节 伪注产生的时代温床
一 名人效应:阐释权威的抢占
二 商业意识:时代需求的刺激
三 元佑党禁:托名他人的隐衷
第三节 “伪苏注”与宋学渊源
一 “伪苏注”的本质特征
二 伪造典故与宋学精神渊源
三 “伪苏注”与苏轼之学

第六章 刘辰翁与评点阐释
第一节 刘辰翁:杜诗评点的开山
一 刘辰翁与评点之学
二 杜诗评点的开创者
三 历代对刘评的褒贬
第二节 反对阐释:刘评对传统笺注的颠覆
一 笺注存在理论基石的坍塌
二 反对阐释的评点革命
三 辨味:对言辞与意义的超越
第三节 刘氏评点与主体意识的复苏
一 刘氏评点的时代背景
二 “观诗各随所得”:读者主体意识的复苏
三 刘氏评点与遗民阐杜情结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英文目录

内容摘要

    《宋代杜诗阐释学研究》是第一本全方位考察宋代杜诗阐释现象的专著。《宋代杜诗阐释学研究》借鉴西方现代阐释学的理论方法,深入探讨宋代杜诗阐释与宋代诗学建构的内在联系、“千家注杜”的历史盛况何以出现等理论问题,通过对宋代杜诗的集注、拟经、编年、伪注以及评点等现象的剖析,不仅揭示了宋代杜诗阐释学的发生、发展,而且指出宋代杜诗阐释在杜诗学史上的奠基地位。正是宋人建构性的诗学阐释,彻底扭转了杜诗长久以来被冷落的历史命运,使终生漂泊行吟的杜甫在一夜之间顿然越过李白、韩愈,一举登上神坛,圣鼎独尊,垂范后世。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