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郭沫若和这几个“文学大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453360
  • 作      者:
    王锦厚著
  • 出 版 社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鲁迅与郭沫若,与梁实秋,与林语堂,与高长虹,与周作人;郭沫若与鲁迅,与胡适,与沈从文,与萧乾;周扬与胡风,与冯雪峰,与丁玲;丁玲与周扬,与沈从文;萧军与刘芝明,与宋之的……这些恩怨都是时代的产物,无不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随着时代的剧烈变化,“恩怨情仇”也不断发生变化。探其由来,往往是由文艺思想、创作方法之争而演变为意识形态之争,进而演变为党派在文艺战线上的一场又一场政治斗争。
    梁实秋与鲁迅的“纠葛”、“论争”的演变可谓一个典型。因此有人将它视为中国现代文艺斗争的缩影。梁、鲁“论战”到底是如何演变的呢?我们不妨作一点解析,也许不无益处吧!
展开
精彩书摘
    对闻一多的变化,罗隆基、朱自清、吴轮晗等友人都曾不约而同地做过类似的分析。罗隆基当年说过闻一多有三变:从20世纪20年代的国家主义变为30年代的书斋隐士,再变为40年代的革命斗士。
    朱自清也谈到闻一多的三变:“闻一多先生为民主运动贡献了他的生命,他是一个斗士。但是他又是一个诗人和学者。这三重人格集合他身上,因时期的不同而或隐或现。大概从民国十八年参加《北平晨报》的诗刊到十八年任教青岛大学,可以说是他的诗人时期,这以后直到三十三年参加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的五四历史晚会,可以说是他的学者时期,再以后两年多,是他的斗士时期。”(朱自清:《闻一多全集·序》,《闻一多全集》,1948年开明书店初版)
    吴晗说:“闻一多有三变,但他永远在进步,永远在追求真理,到美国求学时代,他学画、学文学,回国后他又以新诗人出现于文坛。中年转变方向,研究诗经楚辞,搞甲骨文,金石文,成为古典文学研究的权威。再一变他不写诗了,也不许可他再做研究工作了,全部时间和精力贡献给民主运动。有人问他是否有第四变,他回答是不会变了,因为已经走上追求真理的路了。”“这个诗人、学者、教授被赶出象牙之塔,被赶到十字街头,到了十字街头以后,他走上为人民服务,领导人民斗争,争取和平民主的大路。”(吴晗:《哭亡友·闻一多先生》,1946年7月28日昆明《学生报》)
    这些分析在时间的划分上,虽略有差异,但由诗人到学者到斗士的结论是一致的。在闻一多变化的每一个阶段,他与郭沫若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联:诗人时期,郭沫若几乎成了闻一多的“偶像”,无论是交友、写诗、出书、办刊,都与郭沫若比照:交友上,他要以“令人景仰”的郭沫若与田汉“缔交的一段故事”为榜样,“勇气”十足地和顾一樵等人订交;在写诗上,要“像沫若”一样,“雄浑、沉劲”;出书上,他的《红烛》“纸张字体”都要“照《女神》的样子”,尽快“送出去”,以便“叫响”自己的著作,“领袖一种文学潮流或派别”;在办刊上,要避免“寄上篱下,朝秦暮楚”,“湮没”个性,“急欲借杂志以实行”文学的“使命”,“以与《创造》并峙称雄”。学者、斗士期间,两人虽远隔千山万水,但精神始终联在一起,旗帜鲜明地相互学习、支持,共同创造。难怪郭沫若要说:
    ……
展开
目录
毛泽东论郭沫若
闻一多与郭沫若
共同创造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
“恭维他一辈子”与“向鲁迅忏悔”
由庄子礼赞转而为屈原颂扬
旗帜鲜明地相互支持
从《闻一多全集》到《管子集校》
由郭沫若纪念闻一多想到舒芜——为纪念闻一多诞辰百年作
附录:用闻一多鲜血写成的条幅

梁实秋与郭沫若
《评论》的“辄愤”与“喜若发狂
“足慰平生的相晤”
初露锋芒的“辩驳问难”
一次迟到的“纪念”

林语堂与郭鼎堂
从办《论语》大赚其钱说起181
合串着三堂会审的喜剧
据牛角负隅终生

郁达夫与郭沫若
产生创造社的两大原动力
“非要我来牺牲一下不可”
和鲁迅的携手合作
郭沫若归国抗战与郁达夫的奔走
为中华民族保持良心与清明

王礼锡与郭沫若
小序
爱国主义者的楷模
实践唯物史观的先驱
开拓新诗道路的闯将

编《风雨六十年》随感
“两个中国之命运”
“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笑谈《姚雪垠希望身后发表的谈话》

缅怀两位郭研先辈——楼适夷与戈宝权
还没有最后完成的论文——纪念王瑶先生逝世一周年
附录:人格的力量——读《韩愈全集校注》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