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世界、她的领地。然而这一切都被卡尔文的出现和他所制造的神秘声音所改变,克莱拉开始了莫名的恐惧。现实世界的混乱映衬了克莱拉内心世界的混乱,两者合二为一;最终当克莱拉幸免于威兰的追杀后,她选择回到她的住所并拒绝离开那里,因为这里成了她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唯一避难所。直到小说结尾,当房子被火灾吞没后,克莱拉的理智才得以恢复,并开始了正常的生活,她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再次达到了统一。可见,与英德哥特小说前辈相比,查尔斯·布朗更加关注人物的心理世界,并成功地将表象世界和潜意识的心理世界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是布朗对英德哥特传统的又一发展。<br> 从上述对布朗《威兰》的研究不难得出如下的结论:18世纪90年代的美国作家查尔斯·布朗深受当时英、德哥特之风盛传的影响,在纽约和费城的书店和图书馆中汲取了大量英、德哥特舶来品的养分,并成功地将英、德哥特的传统移植到了美国文学的土壤中,创造出了一朵朵奇异的美国哥特之葩。值得肯定的是,虽然布朗更偏好于安·拉德克利夫及德国哥特罗曼司中的理性主义传统,但他并没有囿于这一传统,并没有进行一味地模仿,而是尝试将“哥特式”用于探索人类心理主题,并成功地将人物内心世界和外在现实统一在哥特文类之下,由此创造性地开启了美国小说中的哥特传统,这一传统在下一代美国哥特大师坡及霍桑笔下达到了新的高度。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