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杂碎到餐具大王Cook‘s的消失
20世纪60年代以前来到美国的中国移民,不管在国内或国外原来从事什么职业,为了生存,大约50%的人在无奈之中转投到餐馆工作,因为当时侨胞可选择的职业范围很狭窄。
在美国的市内或郊外,中国餐馆以“CHOW MAIN”或“CHOP SUEY”作为招牌首次到了西雅图,后来又到了巴得伦。华人的聚居处也慢慢演变为唐人街,其中绝大多数为广东侨胞。在中式餐馆点炒面仍是芽菜、天津白菜、洋葱等蔬菜煮熟打芡盖在炸酥的面干上,若没有面干就称为杂碎,其他还有辣椒牛、芙蓉蛋、咕咾肉、蛋炒饭、春卷、叉烧、排骨、蘑菇鸡片等。这是在美国流行的所谓中国菜,这种美国式中国菜与传统的中国菜不相同,但美国人,特别是犹太人很喜欢。
如此一来使得20世纪初的早期移民有了工作创业的机会,收入虽微薄,但可以维持基本生活,若节省开支还能寄回一些美金到遥远的家乡,孝敬老人或补贴家计。华人远隔重洋来到北美做民工,个中辛酸不堪回首,但国内亲人误以为到海外是发洋财,真是天晓得。
纽约唐人街虽有百多年历史,但在20世纪60年代初仍只有狭小地盘,它位于运河街以南的几个街口,其中以勿街为代表。这条街上车水马龙、零售兴旺,是唐山货物集散之枢纽,食品杂货店当年以“荣发”生意最佳,风行几十年,直至70年代食品超级市场兴起才走向没落,还有“万丰和”、“广源盛”等也相继休业;餐饮业有“金陵酒家”、“南园”、“旅顺楼”、“太平洋”等,在当时负有盛名;传统的礼品店有几家;在文具店能买到中文报纸和文房四宝;糕饼店和豆腐店则自产自销;老式酒吧里中外饮酒客都有;中国城内还有让孩子们开心地玩游戏的游乐场。虽然当时华人居民只有目前华人的十分之一,但白天夜晚都是人潮,尤其是晚上,行人远比现在多。那时郊区没唐山杂货食品店,也少有中餐馆,所以郊区的居民都赶集市或来到唐人街,造成华埠繁荣。当时在民铁吾上城位于90街至ll0街之间的百老汇大道,也有几家著名中式餐饮店,接待中国移民和美国当地客人。但如今那些曾经高朋满座的名店,如“新月”、“会宾楼”等也全都歇业消失了。
有一家美国人开设的名为“TRADER VIC’S”的高级饭店,它的分店都开设在美国或欧州五星级酒店内,以夏威夷草房作装潢,以南太平洋鸡尾酒为卖点,是改良的中式菜和美国菜。饭店内除了高层经理以外,餐厅招待、厨房里上至头厨,下至洗碗,全是华人,说明业者对华人的信任和支持。它创立于50年代,在60年代很兴旺,开了许多家分店,营业时每天都满座,鼎盛时期聘请各类华人员工近千人。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