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子诚老师通过自己多年的经验积累,以当代文学史教学为例,阐述了大学文科教育和北大教学传统的精髓。洪老师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思路。要全面、系统、理性地看待社会与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洞察力。教师不应该直接去灌输某种结论,而应尊重和鼓励探索精神。
记者:洪老师,您1956年到北大中文系读书,后来一直在北大。从学生到老师,您在教学方面,对北大的历史传统和现状都是很了解的,想请您谈谈对这些方面的看法。
洪老师:我1961年毕业,1962年初就开始正式给学生上课。那时没有研究生,我毕业的时候也就是20岁出头。我开始是教授写作课。“文化大革命”结束写作课取消以后,我被分到中文系当代文学教研室,主要从事当代文学史、中国新诗,还有一些专题课的教学。
在教学方面,我与钱理群老师的看法一样,我认为基础课的教学很重要,而且也比较有意思。面对刚进校的学生,我的心情会比较愉快。我认为学生大了以后,有的就油滑了一点儿,对学问那种真诚的态度有点减弱。我从77级开始上当代文学史的课,一直到退休前,教过十多届学生。每次的讲稿我都重写,退休的时候讲稿积累了很多。为什么每次都要重新写讲稿呢?一是因为当代文学史课程变动很大,要处理现实里面的很多文学现象、问题,对当代文学的看法也经常调整,不是那么固定;二是因为从一开始上课一直到退休的时候,我上课都非常紧张,所以要把讲稿非常详细地写出来。我的讲课还比较受学生的欢迎。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