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生命之痛:社会能见度.??,中国需要更多“刁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9936048
  • 作      者:
    曾子墨[著]
  • 出 版 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社会能见度·生命之痛2:中国需要更多“刁民”》讲述你从来没有感受过的生命之痛,为了社会公平,为了与伤痛作抗争,非如此不可!
展开
作者简介
    曾子墨,凤凰卫视主持人。生于北京,1996年以最高荣誉毕业于美国达特茅斯大学,取得经济学学士。曾任职国际著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先后在纽约总部及香港分公司参与完成超过700亿美元的企业收购及公司上市项目。著有《墨迹》。
展开
内容介绍
    《社会能见度·生命之痛2:中国需要更多“刁民”》讲述有一群默默苦行的“民间英雄”,他们不畏强权、敢于抗争。他们打假、打黑、行善、除暴,一路走来被恐吓、遭暗杀,惊心动魄。他们是觉悟的群体,是社会进步的推手,他们值得记录、纪念,为人所知。
展开
精彩书评
    知性主播曾子墨再次感爱生命之痛,所谓“刁民”解决社会之不公欲尝试原始丛林法则
展开
精彩书摘
    陈晓兰:最开始我找的是医政处,他们让我找药管处。药管处讲,他们管理的是药,合格药品进了医院,医院乱用,不属于他们管,属于医生思想纪律问题,让我找纠风办。纠风办讲他们让我找信访处。信访处认为这是医政问题,让我再到医政处。医政处讲,他们只管医疗事故死人的事,活人的事情不管,死人的事情,如果家属不告,也不管。就这么转来转去,没人解决。<br>    子墨:您在外面告状,院长知道吗?<br>    陈晓兰:怎么不知道,我跑到哪里,哪里就会打电话告诉院长。后来医院让我全脱产回家自学,工资奖金照发,但把我的科室砸掉了,我没办法上班了。<br>    子墨:如果知道是这样的结果,还会去告吗?<br>    陈晓兰:还会。如果是口服药片就算了,但放到血液里的,我非要告。血液是全封闭的,血液是不能污染的。总得让人家生病也生个明白,死也要死个明白吧。我到医药管理局去反映情况,那里的人都惊呼,这样搞是要出人命的。我后来也在想,当初为什么没死人?为什么没出现成批病人?那是因为医院为了赚钱,没有按所谓专家说的,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去照药,而是半小时或二十分钟;光和药的接触时间短了,化学反应就少了;还有,本来一个凹槽里只能放一根石英玻璃,他们为了赚钱,一个槽里放了两三根,管子叠管子,光不能直接照到药上,影响了效果,所以没有出现那么多病人。<br>    <br>    由于陈晓兰的举报避免了重大的医疗事故,上海市医保局和公检法司都肯定了她的行为并做出奖励。随后,陈晓兰被安排到另一家医院,从事同样的工作,重新开始了医生生涯。然而,时间不长,她又恢复到了原来的生活状态,开始举报“氦氖激光治疗仪”和“光线针”存在的问题。
展开
目录
    “防艾”奶奶<br>    高耀洁001<br>    十年间,她走访了一百多个村庄,见过数千名艾滋病人,自费印刷了上百万份“防艾”资料。年逾八十,她仍在为最穷苦的中国艾滋病群体奔波。<br>    <br>    <br>    艾滋病医生<br>    张可017<br>    他是大城市里的主治医师,十年来,不断前往艾滋病最严重的农村地区。他直言艾滋病真相,却屡遭质疑和压力。<br>    <br>    <br>    告官“刁民”<br>    古魁031<br>    十年创业,三次被拆,他倾家荡产。债主临门,被逼无奈,他扬言要炸政府大楼。前所未闻,政府出资十万,恳请“刁民”状告政府。<br>    <br>    司法决斗士<br>    彭北京045<br>    五十七岁老汉,向法官发出《决斗书》,以“原始丛林法则”挑战现代司法。九年官司,不满两次判决,用“网络风暴”推动法院重审。<br>    <br>    <br>    人大代表<br>    冯有为061<br>    他是少有的选民自发联名推举的人大代表。他为了公众利益犯颜直谏,不避生死。二十余年人大代表生涯,甘苦自知。<br>    <br>    <br>    “打假”医生<br>    陈晓兰079<br>    打假人:陈晓兰。打假动机:医生的尊严。打假目的:尽快为医疗器械立法。座右铭:自己走过的路,不怕别人数脚印。<br>    <br>    <br>    环保局长<br>    吕净一095<br>    中国官场中的另类,先后被免职、坐牢、上访、遭遇谋杀。妻子遇难后,他又挥舞着环保大刀,向违法企业头上砍去。<br>    <br>    <br>    举报人<br>    李万明109<br>    为揭发腐败,十几年里,他连续举报达六百四十余次;他曾受尽排挤,也曾死里逃生。他负债累累,甚至一度卖血维持开支,但至今无怨无悔。<br>    <br>    <br>    “流浪儿爸爸”<br>    石青华121<br>    他们还未成年,流落街头;他们大多来自农村,生活无依;他们心地善良,却也仇视社会。他们找到了一个“爸爸”,找到了一个遮风避雨的家。<br>    <br>    <br>    免费教育者<br>    姚莉135<br>    民间善举,农民工子女不花分文接受职教;百年职校,百分百就业率重燃贫困少年希望;终极理想,期盼民间机构淡出社会舞台。<br>    <br>    <br>    代课教师<br>    杨贤玺151<br>    每月工资四十元,没有任何福利,二十年如一日,填补中国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缺口。然而,辛苦耕耘一辈子,却在领到八百元补偿金后被清退。<br>    <br>    <br>    大学生村官<br>    邢曼丽167<br>    九年前,她做起大学生村官;九年后,她上访讨要说法。临时工身份不能接受,被欠工资无法拿回。九年光阴,最美好的青春一去不复返。<br>    <br>    <br>    讨薪专家<br>    孙武胜185<br>    讨薪讨成专家,一百多场官司,只输过五场。他从吃完饭上工地的民工,变成了吃完饭上法庭的公民代理人。<br>    <br>    <br>    民工律师<br>    周立太197<br>    有人说,他是中国民工的保护神;有人说,他是应该被治理的黑律师。他既不是雷锋,也不是高大全。他因帮民工打官司而声名鹊起,却又把民工告上法庭。<br>    <br>    <br>    民工“司令”<br>    张全收209<br>    在深圳,河南民工有个“司令”。失业的工人,他管吃管住,每天还有三十块钱补助。“民工荒”中掘金,他赢得美誉无数,也遭受非议不断。<br>    <br>    <br>    学术“清洁工”<br>    杨玉圣223<br>    知识剽客,学术腐败,中国学术界的畸形体制,滋生出众多堂而皇之的“文抄公”。权学交易、钱学交易,他眼不揉沙,带头净化学术殿堂。<br>    <br>    <br>    污染记录者<br>    卢广237<br>    从西部到东部,从黄河流域到长江两岸,他“自曝家丑”记录中国污染现状。从纺织工人到自由摄影师,他先后遭遇主流媒体的嘉奖与质疑。<br>    <br>    <br>    环保农民<br>    陈法庆255<br>    在法庭,他慷慨陈词,怒斥环保部门执法的苍白无力。在家乡,他自己拍摄,记录粉尘满天、污水横流的境况。在媒体,他自费播放环保公益广告,呼唤全社会的环保意识。<br>    <br>    <br>    的士“110”<br>    马清和269<br>    他是一名出租车司机,被人称为大侠、律师、的士“110”。他是一名平头百姓,为依法维权的公民精神,做了最佳注脚。<br>    <br>    <br>    “同志”作家<br>    童戈281<br>    几份厚重的调查报告,农民工群体的“男男”性活动浮出水面。从表达自我到群体调查,从遭受牢狱到被尊为学者,他努力为自己的群体发出声音。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