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屠守锷:潜心为国铸长剑
0.00     定价 ¥ 8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25068152
  • 作      者:
    纪红建
  • 出 版 社 :
    青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纪红建,湖南望城人。代表作有《乡村国是》《哑巴红军》《大战“疫”》《彩瓷帆影》《大国制造》《游学1917》《大兴安岭深处》《家住武陵源》等。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宣部第十五届“五个一工程”特别奖、第二届“茅盾文学新人奖”等,系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展开
内容介绍
  《屠守锷:潜心为国铸长剑》主要内容包括蓄力发芽的种子,拔节生长的梦想,穿越洲际的力量,腾飞浩字的“神箭”。
展开
精彩书摘
  《屠守锷:潜心为国铸长剑》:
  列车徐徐北去,湖州、南浔,这片柔情水乡,在屠守锷生命中涂上了一抹澄澈的碧绿,涟漪漾漾。随着列车的行进,屠守锷放眼所及的景致也在逐次变化。越往北走,景色越沧桑粗犷,水乡的灵动越来越模糊,转而映入眼帘的是北方的辽阔和萧瑟。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北方,一个全新的世界。屠守锷眯缝着双眼,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他想张开双臂去拥抱这个新世界。可转念间,他又神色低落起来,他知道,这会儿在中国的土地上,恐怕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人们的日子都不好过,多年的混乱和战争早已让我们的国家民不聊生,再美的景致也会黯淡无光。他,一个青年学子,必须投身到改变中去。改变自己,甚至改变我们国家落后的面貌。
  不知不觉,北京到了。下了车,屠守锷摸索着往清华大学走去。当一个中间赫然写着“清华园”三个字的宏伟大门耸立在他眼前时,他知道,自己的理想园地到了。
  清华大学,时至今日,仍然是一个令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学习殿堂。
  回望历史,从古代的皇家园林到近代的游美肄业馆,清华园所承载的是延续古今的中国智慧和底蕴。从名称上来说,清华园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大约在1580年,万历皇帝的外祖父李伟在今北京大学西门外修建私人花园,命名为清华园。清华园引玉泉山泉水而成前后重湖,筑长堤、造假山、堆奇石、植名花、建楼阁廊榭,美不胜收,妙不可言,有“京城第一园”之美誉。
  岁月沧桑,时间更迭,后经明末战乱,清华园破败,竟成废墟。到了康熙年间,皇帝想“避喧听政”,又在明清华园遗址上兴建畅春园,规模略小于原清华园。在畅春园建成20余年后,康熙帝令成年皇子在畅春园周围建赐园,皇三子胤祉的熙春园、皇四子胤稹的圆明园就是建于此时。道光年间,皇帝把熙春园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部仍称熙春园,西部改称近春园。1850年,熙春园的主人是咸丰皇帝的五弟悖王奕蒜,皇帝将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再后来,奕蒜的儿子贝勒载濂继承了清华园。“庚子事变”后,载濂爵位被削,清华园被收归清内务府所有。
  1909年,清政府决定利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选派学生赴美留学,为了配合这一举措,清政府外务部设立了一所留美预备学校,称作“游美肄业馆”。这就是后来创办清华学堂的起因,也是“赔款学校”这一名称的由来,在后面的文章中,我们将具体分说。1909-1911年完成的清华学堂前期建设(即第一次校园规划)基于清代清华园旧址,保留了皇家园林的山水骨架,奠定了从现二校门到清华学堂、工字厅一线的基本格局。
  如今,最早的校门已经成为清华园中一处著名景观,即清华“二校门”。人们习惯上把清华大学校园称为清华园,但是就面积而言,清末的清华园尚不足现在清华大学校园面积的2%。
  一百多年前,勇敢智慧的中国人从推翻帝制开始,苦苦求索,寻找复兴国家的自强之路。诞生于此刻的清华园,无疑寄托着国人以学习西学、建设国家的强国梦想。
  年轻的屠守锷所看到的正是著名的清华“二校门”。只见大门两边各立着两个硕大的圆柱,圆柱两侧似双翼飞展,“双翼”上雕刻的纹路古朴中凸显底蕴。校门造型精美、线条流畅,外形挺拔清丽、巍峨庄重,在两棵古柏的俯抚下显得古朴庄重。这大门似乎在告诉走进清华园的莘莘学子,希望他们在这片学习园地里修炼双翅,将来翱翔在广袤的世界,建设我们的国家。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蓄力发芽的种子
回国去
古镇上的书香人家
那一声“隆隆”鸣响
风雨清华园
昙花一现的光芒
往西走,心向阳
永远的西南联大
出路与归途

第二章 拔节生长的梦想
杏坛新绿
国防新兵
与导弹初谋面
丢掉“洋拐杖”
独立的“争气弹”
把故障消灭在地面上

第三章 穿越洲际的力量
“八年四弹”规划
不一样的材料
一股白烟
发射倒计时
首次试飞
“常败将军”的烦恼
国与家
洲际导弹,成功了!

第四章 腾飞浩字的“神箭”
金牌火箭
据理力争,
“长二捆”战歌
造出一个“金娃娃”
夕阳未晚

后记 与山河同在

参考资料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