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理论关怀与小说批判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7301739
  • 作      者:
    路文彬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路文彬,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教授,淮南师范学院特聘教授;出版有学术论著《历史想像的现实诉求…中国当代小说历史观的承传与变革》、《阅读爱情》、《视觉时代的听觉细语……20世纪中国文学伦理问题研究》、《视觉文化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失聪》、长篇小说《流萤》、《天香》、《你好,教授》以及译著《迷失的男孩》、《我母亲的自传》、《安琪拉的灰烬》等;另发表有学术论文和文化随笔等20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理论关怀与小说批判》意欲表达的不是个中篇什的总体内容,而主要是基于我个人在此刻的一种写作态度。这里,关怀与批判是一致的,换个说法,即无心指向关怀的批判一定是毫无意义的。然而,就此审视一下《理论关怀与小说批判》里的全部内容,其实我竟很有些言不由衷。不难发现,我的许多批判冲动与所谓的关怀简直搭不上边,否则的话,怎么又会有那么多难以抑制的激愤情绪呢?如果心里想的始终是关怀,批判的动作又怎么能那么的缺少柔情呢?似乎一向便是如此,严肃总是多了一些,幽默总是少了一些;揭露总是多了一些,包容总是少了一些。更为可怕的是,久而久之,自以为拥有的幽默和包容能力也就不知不觉地随之丧失了。
展开
精彩书摘
    总之,20世纪50、60年代新中国女性主要借助银幕展示、传播出的视觉青春形象是时间性的,那富于内涵的饱满精神气度,那深情而又自信的面部表情,无不时刻提示着无产阶级新生力量的历史及未来。深重的阶级苦难为必将到来的幸福希望注入了过于殷切的期待以及悲喜交加的情感元素,进而使得这可靠的信心总是以略显矜持的方式被表达出来。她们的形象旨趣是将观者的目光引向未来,而不是要让它们停留在自己身上。她们是某种集体力量的象征,此种力量通过摒弃自我而变得空前充实。事实证明,男性从未真正走进其内心,为其空前的充实平添几分寂寞和失落。<br>    即使来到了“新时期”,中国女性青春形象的这种充实感也依然在延续。不同的是,出现在这一时代视觉媒介上的流行银幕女性青春形象俨然已经开始淡出历史感的笼罩。十年动乱历史阴影的作祟,暂时尴尬地搁浅了阶级斗争历史洪流之上的前进航船,促使这些形象个个争先恐后以一种纯粹新鲜的外表精心修饰着这个时代的气象之新,为的是竭力遮蔽住伤痕往事的苦涩印迹。同前一时代的影星们相比,潘虹、张瑜、李秀明、刘晓庆、方舒、肖雄等人在外相上着实更加年轻化了,加之彩色胶片的广泛使用,鲜亮的场景已然形成了同黑白胶片的现实/历史断裂。此时,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城市重心转移早已完成,城乡间的对立局面也已随之终结。作为当时中国女性青春形象的代表,她们不再有意回避城市化的种种文化特征,相反,倒是在处处鼎力彰显这样的特征。城市主人的身份在这些女性身上得到日趋明朗的体现,时装、发式、化妆品等方面的时髦意识开始渐渐渗透她们的生活。不过,强烈的性别差异意识还根本没有到来,她们的努力更多的只是在营造着一种文化时尚,表达着对于城市生活的认同。
展开
目录
上编 理论与阐释/1<br>城市空间、视觉媒介与女性形象——中国当代影视女星青春形象的历史渐变/3<br>地缘政治与历史拔根——中国当代文学视域中的农民身份危机问题/16<br>诠释、对话与误读/31<br>永恒的冲突——发生于文学功能系统内部的悖论/43<br>救救文学批评——让文学批评回到文学/55<br>典型形象的当代历史命运/64<br>现实主义的理想品格——关于现实主义命题的再思考/68<br>中国文化的“礼性”传统/74<br>历史理性如何可能——评卡尔·波普尔的历史观/80<br>中编小说与批判/91<br>想象的贫困——中国小说批判之一/93<br>反顾与批判——中国当代小说50年论/107<br>“少数话语”的权力/欲望化言说——论“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历史叙事策略/121<br>“后新历史主义”与怀旧——20世纪末小说的一种历史消费时尚/135<br>新都市传奇:性别的游戏与较量——从三篇小说看当下女性写作中的三种性别理想范型/145<br>90年代长篇小说写作现象分析/157<br>畅销小说与长销小说/170<br>小说关键词新解/182<br>“80后”:写作因何成为时尚/199<br><br>下编 作家与作品/205<br>论老舍小说中的反希望母题/207<br>张爱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孤岛”/222<br>时代的挽歌——论白先勇《台北人》的感伤主义情怀及其艺术表现手法/231<br>古典情怀与现实疏离——钟晓阳小说情感叙事论/241<br>爱情缺席时代的性别遭遇——论池莉近期小说中的女性意识/254<br>国家的文本——高云览《小城春秋》新读/266<br>“天真时代”的历史现象学——评王蒙“季节”系列长篇小说/277<br>冲突人生——胡辛“陶瓷”系列小说解读/290<br>边缘与关怀——严丽霞长篇小说透视/296<br>后记/30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