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实验探索与语言规范化并不是不可调和的一对矛盾,尽管我们一直认为文学语言的新颖性、独创性的重要,但有一点语言学界、文学界早已达成共识:文学创作不是语言特区,文学语言不享有语言规范的“任何形式的豁免权,文学语言不能无视、轻视、蔑视语言的规范。因此,只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能将实验探索进行到底,也才能进入到小说语言运用的佳境。众所周知,语言的规范性虽然不是高压线,但是它有底线,不能逾越的底线。当我们用语言规范的尺子来衡量某一文学语言现象时,应该考虑到语言规范是分语体、分层次的,即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规范。文学语体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必然不同于其他公文语体的标准。它与其他语体一样,是语言稳定性与连续性的反映,但同时又必须建立在文学语言的独创性、变异性基础之上。只有重视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挖掘语言实验的意义所在,并正确解决其与语言规范的关系。然而,语言规范又是具有历史性的。它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并非一成不变的。不过,我们必须看到,因为语言一旦建立了规范,并为一个时期所接受,其发展过程将是缓慢而渐变的,所以绝不能朝三暮四、朝令夕改。相对口语来说,书面文学语言规范的发展变化会显得更滞后一些,而往往在这个相对滞后的变化过程中,文学语言变革的发生能够起到一种有力的推动,会加速其新一阶段的文学语言规范的形成。我们所进行的当代小说语言实验探索,便是能够起到这样作用的工程。
小说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地消耗旧质,吸收新质。肇始于20世纪下半叶的这场语言实验探索,更是凸显了当代小说语言旺盛的生命力。作家们在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中明显地感受到了原有语言规范带来的种种束缚,于是在遵守语言“宪法”的基础上,在语法的、语义的、语境的各个层面展开了一系列反规范的实验。在实验探索中,一切可利用的语言文字的十八般武器,都变成了他们反语言规范的工具,都有力地加速了旧的语言规范的解体,都催生了新一轮语言规范的生成。据此,我们可以预测,小说语言的美好愿景,也还要在处理好二者关系的同时,实现自己的蓝图。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