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词话理论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1073799
  • 作      者:
    朱崇才著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词话理论研究》则应从理论的高度,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出发,参考和吸收其他学科其他民族的理论特别是方法论精华,深入了解剖析历代词论家的主要观点、主要理论成就及不足,探讨其词学理论产生的背景和意义,为我们今天的词学研究特别是词作的研究欣赏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历代词话对于词学理论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并在很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就。这些探讨涉及词的本质与起源、价值与功能、风格与流派、品格与境界、音律与格律、作家及作品、创作及技巧等许多理论问题。虽然古代的词话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些问题,有些观点及提法在今天看来甚至是片面的或错误的,但这些词话毕竟是特定时代的产物,词话家们对于词的理解、体会和研究,毕竟比今天的我们更为亲切、独到。而且,许多词论家本人也就是词作家,他们的词学研究可以说是现身说法,在很多方面都比现代人更为深刻,他们的历史影响更是现代人所无法取代的。因此,历代词话所表达、阐述或涉及的词学理论,是历代词话资料中富有价值的组成部分。《词话理论研究》即专门研究历代词话中的有关词学理论。
展开
精彩书摘
  “词”与“曲”都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概念。前者可泛指各种文体之文辞,后者则泛指各类歌曲。自唐宋以来,直至今日,“词”字仍以这种用法为主,用为专有名词,则是词学范围内的事情。但此一专有名词系从普通名词转化而来,其间自有特定的联系。这种联系是我们认识词的特性的一把钥匙。所谓“词”,作为一个普通名词,其最广泛且最基本的意义,就是许慎《说文解字》所云:“词,意内而言外也。从司、言。”段玉裁注云:“有是意于内,因有是言于外,谓之词。……言意而词见,言词而意见。意者,文字之义也;言者,文字之声也;词者,文字形声之合也。……司者,主也。意主于内而言发于外,故从司、言。”①这段话的意思,如果结合“词”这种特定的文体样式,引申开来说,似乎可以这样解释:词是具有一定意义的文字符号:作为文本,读之有声;作为歌曲的文辞载体,与谱配合,唱而成歌;作为一种叫作“词”的特定歌曲或特定诗体之载体,可看可读,可谱而唱,此谓之“词”。这一阐释,与宋金元人对“词”字的实际使用及对于词的概念,正相契合。元代陆文圭《玉田词源稿序》:“词与辞字通用。《释文》云:‘意内而言外也。’意生言,言生声,声生律,律生调,故曲生焉。”②清常州派以“意内言外”释“词”,是要抬高词的地位,固有牵强之处;今人指为附会,全盘抹杀,也未必恰当。“词”字之所以被文学史选择为这一文体的名称,首先当然是“词”字作为普通名词所具有的“意内言外”的含义,也完全适用于对这一文体的本质的阐释。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意内言外”是所有以“词”字命名的事物的共同性质,还不能说是作为一种文体的词的特殊本质。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 词话的定义
二 词话的存在形式及主要内容
三 词话发展的基本矛盾
第一章 本质——起源论
第一节 词的本质:词是什么
第二节 词的本质规定
第三节 词的起源:时代与母体
第四节 词的起源:机制与过程
第五节 词的发展:历史与正变

第二章 价值——功能论
第一节 功能论:应歌、应制、应酬、应社
第二节 功能论:抒情、言志、寄托
第三节 价值论:矛盾价值观
第四节 价值论:矛盾的化解

第三章 风格——流派论
第一节 雅正与淫俗
第二节 婉约与豪放
第三节 词风与词派:宋金元
第四节 词风与词派:明清时期

第四章 品格——境界论
第一节 清空与质实
第二节 格与品
第三节 沉郁顿挫与重拙大
第四节 自然与浑成
第五节 境界

第五章 音律——格律论
第一节 协律论
第二节 声韵论
第三节 律谱论
后记
附录:参考及引用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