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术期刊
《语言学论丛》的办刊宗旨是提倡具体语言研究与理论探索相结合,汉语的本体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汉语的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标准语研究与方言研究相结合,汉语与少数民族语研究相结合,以此来推进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如果说之前的语言学经历了一个分化独立的过程,今天的语言学则是一个结合还原的发展,不仅仅是各种语言变体的结合,更是语言与人的结合,语言与社会的结合,直至语言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结合。《语言学论丛》奉行“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从中国的语言与语言学出发,放眼世界的语言与语言学,主要刊登海内外有关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现代汉语、汉语史、汉语方言和文字学方面的学术论文,以及上述领域的严肃的学术评论。
兰正群《巍山彝语松紧音变异研究》,陈晓蓓、陈保亚《傣雅语中汉语借词长短复合元音的匹配与感知模式》,寇鑫、杨正辉、刘文《新寨苗语关系小句研究》,石毓智《汉语口语分裂句的语用功能》,李煊《再探美坝白语体标记的语法特点》,施俊《论婺州片吴语“什么”类疑问代词——兼论义乌话疑问代词的层级系统》,姜淑珍《苍南吴语的直指动词“来、去”——语法化中的趋近、分化和竞争》,杨加玉《从“位移”到“给予”——位移动词的一种语义演变模式及影响因素》,户内俊介《上古汉语否定词“不”“弗”演变补论——兼论“不”分勿切的读音来源》,麻秀芝、黄成龙《语义类型学视野下羌语木鱼话的温觉词》,董瑶、王保锋《试析苗语松桃话的温觉词》,陆尧《载瓦语母语者普通话声调感知研究》,黄文俊、李子鹤《试论叠置式音变的社团扩散规律——以光山方言韵母变异为例》,詹静珍《“手”和上肢身体词组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