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海上奇葩:上海工人文学创作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418320
  • 作      者:
    任丽青, 杨清泉著
  • 出 版 社 :
    文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任丽青,1957年12月出,文学博士,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其代表作有论著《中国现代讽刺诗》、散文集《阿联酋的魅力》和译作《多摩湖的美》,并主编《大学生语文课本》,参编《海派小说精品选》、《20世纪散文英华》、《现代汉语概论》等。现任教于某高校中文系。
展开
内容介绍
    上海的工人作家用自己喜爱的文学体裁,记录、描绘并探索了上海的工业建设与城市发展,讲述了一个个令人感动又让人怀旧的故事,从而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片艳丽的奇葩,构建了她别具魅力的文化风景与精神诉求。
展开
精彩书摘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也发挥了重要的辅导作用。早在1952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就成立了“工人文学写作小组”,并一直坚持两周一次的文艺学习和写作讨论活动。开始的时候,学员们只能写一些简单的通讯报道和快板唱词。后来经过专业作家和电台编辑的具体帮助,他们逐渐学会了写作生活小故事和速写等文体,而且创作出了一批比较好的短篇小说。比如,国棉六厂的唐克新,在1950年的时候,连通俗的文艺作品也不能完全读懂,后来却能够在电台编辑的帮助下,完成了近3万字的小说《古小菊和她的姐妹们》。亚细亚钢铁厂的丁承羽、国棉十厂的季金燧、启新纱厂的金云、申新六厂的成云雄、上海柴油机厂的费礼文、上钢二厂的胡万春、大中铁工厂的杜文川等人,无不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创作出较好的文学作品。<br>    为了使辅导工作卓有成效地进行,辅导员们动了很多脑筋,比如说采取分阶段、抓重点的方法。在学习了有关语言的知识后,辅导员就发动大家“写话”。学习了“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以后,辅导员就布置“我写我”的任务。对工人作者的这些习作,辅导员们及时地加以小结和引导,提出修改意见。有些作品就这样在经过5、6次,7、8次修改以后,才变成一篇较好的作品。而工人作者的写作水平也就在这种学习过程中逐步地得到提高。<br>    国家级刊物《文艺报》对上海工人的文学创作也比较重视,在“十七年”时期共有专题报道、评介36次。<br>    但是,毋庸讳言,也有一些文学评论对工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了负面影响。人所共知,姚文元和徐景贤是“文革”中著名的帮派人物,“十七年”时期,他们就通过文学评论对工人创作进行误导。
展开
目录
    总序 李伦新<br>    引言<br>    一、爱画画儿的钢铁工人王刚<br>    二、技术革新的闯将盛利<br>    三、漂亮倔强的纺织女工沙桂英<br>    四、迷人的风情<br>    五、阿拉是上海工人<br>    六、铁轨通向远方<br>    七、驶向蓝色的海洋<br>    八、新时期的一声春雷<br>    九、舞台上激荡着改革的风云<br>    十、从民歌到诗歌的升华<br>    结语<br>    跋 郑家尧<br>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