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分析研究了一个文学传统问题,它通过引文得到复兴,它以史实的见证为依据又不断推陈出新。书中研究了修辞的手法并将其置于变化了的的语境,故大量的引用并不只是局限于重述原文。而且常常恰巧是那些极小的变化使得话语的意义发生偏移。即使是照搬原文,新的语境也改变了这一基本形象。
该论点对于本书的材料分析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作品分析并不表示,在篇章的表层挖掘其内在的含义。本书更有意指出,散步者作品集合成为了一个文学的符号体系,本书称之为“诗意代码”(poetischer Code)。它由基本形象——散步和相应的以散步为主题的篇章的相互关系构成。
文学行为模式“散步”的主题为:散步者并非目标明确地行走,而是随意踏上一处地方;他并非漫游至远方,至未知处,而是始终在熟悉的疆域内运动,在他的文化领域内运动。文学散步者从未试图强行突破那封闭的空间,相反他在有限的空间内倒是怡然自得。所以曾有人非常尖锐地指出:“谁散步,谁就被动,对房子、工作、行为、角色、功能和义务都是被动的。”
即使如此,就连文学散步者也不得不为他们的双脚争取实实在在的地基。尽管他们表达了自己为了散步而散步的愿望,但是始终存在一个令双腿,更确切地说,令笔尖动起来的文学纲领。
该纲领从此散步者到彼散步者,从此时代到彼时代各不相同。它们塑造出变化不定的层次和方面,改变着散步的诗意符号。本书的思考即针对这些各不相同的状态。
展开
——苏格拉底
世界的整个历史都与这个地方联系在一起从我踏入罗马的那天起,意味着真正的再生。
——歌德
巴黎是一本打开的书,在它的马路上漫游叫阅读。
——路德维希·伯尔纳(Ludwig Bor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