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思惑偏于情感。思就是“贪爱”,指的是眼耳鼻舌身等五根,对于色声香味触等五尘,贪爱执著,迷而不觉。由于错误的思想导致种种痛苦。破除了见思惑,便能超越三界,证得阿罗汉果,永不再落入轮回之中。
见惑可细分为五种错误的见解,又称“五利使”,“使”有驱役的意思,也可说是烦恼的另一种命名。意思是说,所有众生,被这些妄惑来牵引,驱使心追求,导致流转于生死痛苦内,没有解脱的那天。
首先是“身见”,指执著五蕴组成的身体为实有、常态。
其二为“边见”,偏于任一极端的错误见解。如有些人以为人死之后,神形俱灭,一切都归于虚无,这叫做“断见”,也是一般人常说的虚无主义;又有一些人以为人死之后依然为人,牛羊死后仍是为牛羊,这叫做“常见”,是有宿命论的倾向,蕴含着自大或自卑成分在其中。这种执断执常的见解,都偏于一边。
第三是“邪见”,属邪而不正的见解,如毁谤没有因果天理、破坏良善,或自杀可以获得解脱等错误观念。
第四是“见取见”,第一个“见”即指我见、边见、邪见等错误见解;“取”是取著不舍;对于上述三种不正见,执著自己的见解,而且自以为是最正确的见解,名见取见。类似一般所说的成见。
最后为“戒禁取见”,通常是想要进行某种修炼时才会出现的。修炼者执行或受持邪戒,错以为是正戒。如一些修行人持狗戒、牛戒等,以为这样就可以生天,又有一般人错以为恒站、断食等苦行可达究竟。又或西方中古世纪的苦行僧侣,鞭打己身,实行禁欲主义,认为藉由伤害身体、压抑情感,便可得到救赎。这些错误的修行方式,并不能真正抵达究竟。
(二)尘沙惑:想要救度众生,就必须知道种种的善巧方便的法门,藉由恰当的教学方式,引导众生脱离苦海,趋向佛果。而未能通达如尘沙般众多的法门、知识与技术,无法因材施教,即是尘沙惑。行菩萨道,学习种种法门,破除尘沙惑后,只剩最后一丝无明习气待破,便可成佛。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