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庄子内篇》精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40389043
  • 作      者:
    陈怡著
  • 出 版 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陈怡,东南大学二级教授。湖北武汉人。1945年8月生于重庆。1967年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发配电专业本科毕业,1968-1979年任青海省电力建设公司技术员,1982年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动力系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87年赴美密苏里-罗拉大学做访问学者。历任东南大学电气系副主任、教务处处长、高教所所长。2002-2010年兼任《中国大学教学》主编。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电力系统分析》《电气电子学科基础教程》《东南大学文化读本》《老子论语今读》等。现致力于文化素质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与宣传,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湖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审计学院、澳门科技大学等校开设《庄子》《老子》《论语》等课程。
展开
内容介绍
  《<庄子内篇>精读》是一位工科学者对《庄子内篇》研讨性的讲读,包括文本的订正、阅读、试译、解析和讨论。书前的导论从寓言的视角对庄子做了全景式的鸟瞰,推荐了阅读中国古代经典的三个方法以及阅读《庄子内篇》的三把钥匙。通过分析,作者揭示出《庄子内篇》是一个体系完整、逻辑严密的哲学论著,七篇文章分别阐述了庄子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认识论、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观和处世观、道德观、生死观、政治观,呈现了一个集文学的风采、哲学的睿智、美学的情趣和洒脱的人生于一身的庄子。
  《<庄子内篇>精读》既是一本教学的成果,也是一本研究的成果;既可作为“大学生经典导读”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庄子》爱好者学习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开始,几乎都一致认为,大鹏是逍遥的,但支道林认为大鹏并不逍遥。据《世说新语·文学》篇云:“《庄子·逍遥》篇,旧是难处,诸名贤所可钻味,而不能拔理于郭、向之外。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后遂用支理。”具体的解说见刘孝标注所引,即“夫逍遥者,明至人之心。庄生建言大道,而寄指鹏鴳。鹏以营生之路旷,故失于体外;鴳以在近笑远,用矜伐于内心。至人乘天正而高兴,游无穷于放浪,物物而不物于物,则遥然不我得;玄感不为,不疾而远,则逍然靡不适。此所以为逍遥也。若夫有欲当其所足,足于所足,快然有似天真,犹饥者一饱,渴者一盈,岂忘蒸尝于糗粮,绝觞爵于醪醴哉!苟非至足,岂所以逍遥乎。”①可见,在支道林看来,鹏因要飞那么远,一定不舒适。而且所谓“足性”的逍遥,只是一种像“饥者一饱,渴者一盈”的形而下的欲望的满足,根本不是真正的逍遥。由此,便有了“大鹏不逍遥”的观点,而且这种观点似乎逐渐占了上风,以致后来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大鹏不逍遥”,理由是因为它有待。如黄庭坚的观点就是“彼鲲鹏之大,鸠鹚之细,均为有累于物而不能逍遥”②。又如现代著名学者章太炎说:“有所待而逍遥,非真逍遥也。大鹏自北冥徙于南冥,经时六月,方得高飞;又须天空之广大,扶摇、羊角之势,方能鼓翼,如无六月之时间、九万里之空间,斯不能逍遥矣。列子御风,似可以逍遥矣,然非风则不得行,犹有所待,非真逍遥也。”③因此,问题就归结为要对“有待”的概念进行辨析。
  前已指出,“犹有所待”的评价是针对列子而提出的:“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一般认为,列子所待的是风,所以他不逍遥。由此推论,大鹏也必须待风而飞,所以大鹏也不逍遥。问题在于,所待者就是风吗?果真如此的话,为什么庄子在接下来的论述是:“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可见,所待者(即所依待者)是“天地之正(道)”、“六气之变”,即列子未把握“道”,未能驾驭各种客观条件的变化,未真正达到“神人”的高度,而只能“御风而行,旬有五日而后返”。如果从这样的视角出发,则需要对大鹏的飞翔是否合于道、是否驾驭了客观条件的变化进行辨析。从庄子在文章开头对大鹏飞翔的充满感情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庄子对大鹏是抱有一种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态度的。而且按照庄子文章手法“始卒若环”(《寓言》)的特点,可以想见,《逍遥游》篇首对大鹏的描写和篇末对“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的描写应该是首尾呼应的,所以,大鹏在庄子心目中一定很逍遥,是值得肯定的正面形象。
  ……
展开
目录
导论  走近庄子
逍遥游  第一
齐物论  第二
养生主  第三
人间世  第四
德充符  第五
大宗师  第六
应帝王  第七
附录一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的新解读
附录二  “庖丁解牛”的解读与养生
附录三  《庄子·德充符》最后两段文字归属问题探讨
后记  我和庄子的不解之缘
参考文献
推荐信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