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梁启超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221604
  • 作      者:
    张瓊著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梁启超一生著述宏富,涵盖政治、经济、哲学、法学、历史、新闻、语言、宗教等领域。
  他是西方学术、思想和文化的传播者,是民智的启蒙者。

展开
作者简介

  马道宗,陕西人,高级编辑,主要著作有《冰鉴》《沃伦·巴菲特投资圣经》《中国佛教养生秘诀》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名人大传:梁启超传》共分少年英杰、名师高徒、维新变法、流亡海外、新旧论战、立宪运动、民初风云、坚持共和、晚年生活九章内容,全面记述了梁启超的救国思想、政治上的抱负,以及斐然的学术成就。

展开
精彩书摘

  一、殷实人家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沧江,又号饮冰室主人。1873年2月23日出生于广东新会县熊子乡茶坑村一个耕读世家。梁启超自称少年时只是一个“岛民”“乡人”,而且是一个“完全无缺不带杂质之乡人”。他这种开朗直率的性格的确不同于一般人。
  梁启超曾多次感慨广东在历史上很少有杰出人才,不像江浙一带地灵人杰,英才辈出。他略带遗憾地说:“广东这个地方,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没有丝毫的价值。一百年以来,未曾出一非常之人物,可以为一国之轻重。未尝有人焉以其地为主动,使全国生出绝大之影响。”在《南海康先生传》一书中,梁启超也提及广州文化往往落后于中原。他认为黄河流域、扬子江流域,已开放很久,所以人物众多,而广东数千年来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在事功方面都未曾出过一人。然而正是这个乡人,后来却成为中外闻名的重要人物。在新学说的影响下,他从早期的“乡人”转变为“国人”,后来又转变成为“世界人”。他与康有为、孙中山等广东籍的重要历史人物一起改变了中国的历史,震撼了全世界,也扭转了广东历史上少出人才的状况。他们如同明星,照耀中国的近代史。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这是梁启超最常说的话,也是他的终生座右铭。如果他不是在十一七岁时离开偏远的乡村,投身于纷纭复杂的政治中,他将作为一个乡人终其一生,湮没无闻,史册上也不会留下他的名字和功业,历史也不会像现在所见的一样,起码会缺少重要的一页。如果他仅仅是来到了京城,而没有碰上这个变革的时代,他仍然摆脱不了乡下人的性格和气质。因为,即便他科场得意,成为高官,也仍要负担那种乡里家族的责任,这种责任是不可推卸的而且往往是沉重不堪的,有时候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明代的李赞就因不堪忍受这种痛苦而出家的。即使最后能致仕回乡,做一名乡绅,也不过是一个乡人。不过,乡人也有乡人的好处,不用在政治风浪里沉浮。像梁启超这种小康之家,在当时那种“天高皇帝远”的乡村,山明水秀,安宁无扰,倒也可安享一生。梁启超形容他的家人半耕半读,犹如世外桃源中的人。
  梁启超的家乡位于南国水乡一广东省新会县的茶坑村。
  新会县位于富饶美丽的珠江三角洲的南端,离花城广州仅一百多公里,多是冲积平原和小土丘,西汉时这里称四会县,晋时更名为盆允县,南朝刘宋时期又称新会郡,隋朝废郡立县,传承至今。从新会县城向南,经过大作家巴金所说的“小鸟天堂”,大约二三十公里,就是茶坑村。这里正当西江人海要地,在河海相隔而成的小岛中央,难怪梁启超自谓“中国极南之一岛民也”。
  茶坑村大约有一百余户人家,五千多人。村前有一清澈见底的小河潺潺流过,时有滑过的帆船;村后有一长满松柏竹林的小山,时常有游人清脆的歌声飘荡其间。山上有一座凌云塔,这是一座建于明代的塔,宏伟壮观。站在塔上,珠江三角洲的美丽景色,能够尽收眼底;南海的滔天大浪,隐约可见。由此可以想见,青少年时期的梁启超常于林中漫步,思绪起伏,叹人生之困苦,思祖国之衰亡。
  新会属亚热带气候,暑日多,炎热潮湿,即使到了严冬也不会下雪,四季花开,稻谷多熟,农桑繁盛,柑橘、香蕉等水果挂满树枝,著名的大葵扇发往全国各地。只是遭受台风侵扰,天灾人祸不断,这里的生活也并非完全无忧。其县志记载:“新会气候,一岁之间暑热过半,冬无霖雪,草木不凋。一日之间,雨叻寒暑,顷刻则易。夏秋之间,时有咫风,或一岁数发,或数岁一发。又有石尤风,其作则黑云翔海,碎起俄顷。濒海地卑土薄,故阳懊之气常泄,阴湿之气常盛。……境之西南多农鲜贾,依山濒海者,以薪炭耕渔为业。民无积聚而多贫。”
  社会环境大多能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性。以晚清时期的各种文献资料来看,长期生活于茶坑一带的乡民大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善于应付各种突发事件,俭朴勤劳,务实,自治爱乡,崇尚封建伦理,信神鬼,尤其尊重读书人。就像《新会县志》所写:“士人尊师务学问,不逐虚名;士者以恬退为乐,竟进为耻;尚门第,矜气节,慷慨好义,无所馅屈。”此种风俗习惯,即使在经历了新文化洗礼的梁启超身上,也隐隐约约地有所反映。
  清末的茶坑村实行一种有自治色彩的乡绅保甲制度。在梁氏家族的宗祠“叠绳堂”里设有本村的最高权力机构一曹老会,由}1岁以上的老人充任,青年秀才、举人也可为会员。曹老会也称“上祠堂”,任命4至6名年轻力壮的男子做值事,其中2人是会计,管理全村财务税收等一切往来账口,另选保长1人,“专以应官”,但“身份甚卑”。曹老会一般规定有会员六七十个人,但开会时有一大半人并不出席会议,权力实际上掌握在少数几个人和办理具体事务的值事和保长手里。梁启超的父亲就曾经掌管曹老会审查30余年。依据梁启超在《中国文化史》中记载:“曹老会议例会每年两次,以春秋两祭之前一日行之。春祭会主要事务为指定来年值理,秋季会主要事务为报告决算及新旧值理交代,开秋祭会时或延长至三四日。此外若遇有重要事件发生,即临时召开会议。大约每年开会总在20次以上,农忙时较少,冬春之交最多。”
  曹老会还有自己的武装,也就是人们以前所说的“乡团”,是由好争斗的年轻小伙自愿报名,曹老会通过而组成的。团民很受优待,分财货时可领两份。每人或数人发给一支枪,弹药则由值事统一管理。如果谁胆敢盗卖枪支弹药,受到的处罚将十分严厉。乡团要定时操练,学习一些武术和作战技巧,具有一定的作战能力。他们在维护茶坑村封建秩序和地主阶级统治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一旦遇有外来侵略,它又发挥了组织民众、保家卫乡的积极作用。清末的乡团是作用和成分都比较复杂的乡村武装集团。
  除此之外,茶坑村还设有江南会,它类似于现在的农村供销合作社,由乡民自愿集资,购买比较急需的布匹、日用百货及柴米油盐等,方便乡里,推动贸易。三五年以后,所得利润少部分还给会员,早还者利少,晚还者利多,一般十年内还清;剩下的利润归公,用于村里公益事业建设。每年春秋之季,江南会还贩运肥料和农具,很受百姓欢迎。一些善于交往又善经营的村民,积极投身到江南会中,借以获利,偶然还有“以赤贫起家而致中产者”。由此可见,当时的新会地区的乡村贸易是比较发达的,这也是清末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一个小山村的典型反映。
  曹老会的主要财政来源是“赏田”。只要是村里新开垦和淤积的土地,全部归曹老会掌握,一般情况下大约有10顷。农户要想耕种这些土地,每年要缴纳40%的地租。每逢年初,抢租土地,竟争相当激烈,从这一点可见茶坑村的土地并不多,意味着没有土地或只占有极少土地的贫苦农民较多。如果有人欠租,那他是绝对得不到下一年的耕种权的。另外,茶坑的乡民十分看重祭神拜佛和祭祀祖先,所用的财物基本都进了曹老会手中。曹老会利用百姓的这种心理,也捐出一部分钱来杀猪拜神祭祖,并把祭完的肉(昨)分送给村民。村民则把分昨的多少视为一种殊荣,如果谁得了双份,那他就无尚光荣,谁如果分不到,那就是莫大的羞耻。尤其是春节,分昨是梁启超家乡最热闹而又最重要的一件大事。
  曹老会的日常事务就是处理村民之间的纠纷。“每有纷争,最初由亲友曹老会判;不服,则诉诸分房分祠;不服,则诉诸叠绳堂;叠绳堂为一乡最高法庭,不服,则诉于官矣。然不服叠绳堂之判决而兴诉,乡人认为不道德,故行者稀少。子弟犯法,如聚赌斗殴之类,小者上祠堂申斥,大者在神完前跪领鞭打,再大者停昨一季或一年,更大者革昨。停昨者逾期即复,革昨者非经下次会议免除其罚不得复昨,故革昨为极重刑罚”。如果犯有盗窃罪的人,就会把他绑起来在全村游街示众,任人唾骂,至少要停昨一年。如果犯有奸淫罪的人,就要把全村所有的猪都杀光,把肉分给每户,钱全部由犯罪的人来偿付,这在当时称之为“倒猪”。
  茶坑村的公共事业,也由曹老会组织。如河流的整修,就由曹老会安排全村十八岁以上五十一岁以下的劳力进行,如果不出工的人必须出钱。乡里小孩的教育,由曹老会组织几位识字人,开设三四所私塾,用祠堂做为教室。教师工钱多则三十余元,少则几升米,全村分肉时可拿双份,“因领双昨及借用祠堂故,其所负之义务,则本族儿童虽无力纳钱米者,亦不得拒其附学”。茶坑村的群众娱乐活动,以正月十五放灯和一七月祭神最为热闹。“其费例由各人乐捐,不足则归叠绳堂包圆。每三年或五年演戏一次,其费大率由三保庙出四分之一,叠绳堂出四分之一,分祠堂及他种团体出四分之一,私人乐捐者亦四分之一。
  梁启超就出生于这样一个淳朴、封闭而又缺乏生机的小乡村。
  只是,茶坑村这样的小环境虽然多年不变,但是在这小环境之外的国际和国内的大环境,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变化。
  清政府“祺祥政变”之后开始了同治时期,虽然封建史家把这时期吹嘘为“同治中兴”,但却是清王朝统治期间最腐败的时期。梁启超在而立之年时曾以一个历史学家的眼光,回顾他所出生的那个非常时期,“余生同治癸酉正月二十六日,实太平天国亡于金陵后十年,清大学士曾国藩卒后一年,普法战争后三年。”但他没有提到的重要事件还有33年前爆发的震惊中外的第一次鸦片战争,还有13年前圆明园的熊熊烈火。
  清王朝的衰象从乾隆中叶就开始了,到了嘉庆年间,官场的腐朽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开始显现出来。奢侈腐化,贪污成风,财政严重亏空,军备废弛,国力日下,与此同时,土地兼并非常激烈,税捐、地租和高利贷剥削日益严重,社会危机四伏。各族人民的起义和斗争接连不断,并且规模越来越大。早在明代中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就已出现,但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长期压迫,本来就十分弱小的资本主义无法得到根本性的发展,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少年英杰
一、殷实人家
二、“神童”美誉
三、求学广州
四、美满家庭
第二章名师高徒
一、思想巨擎
二、万木草堂
三、得意门生
第三章维新变法
一、公车上书
二、传经布道
1.创立强学会
2.主办《时务报》
3.经营湖南
三、戊戌变法
1.保国会天折
2.百日维析
第四章流亡海外
一、东渡日本
二、联孙失败
三、自立军起义
第五章新旧论战
一、创办《新民丛报》
二、革命与改良之争
第六章立宪运动
一、筹办政闻社
二、国会请愿
三、保路运动
四、政变流产
五、“虚君共和”
第七章民初风云
一、组建进步党
二、“人才”内阁
第八章坚持共和
一、政坛隐退
二、反对复辟
三、护国战争
第九章晚年生活
一、“五四”运动
二、著书立说
三、巨星陨落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