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近代旅京山东人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3330637
  • 作      者:
    孙向群著
  • 出 版 社 :
    齐鲁书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孙向群,1972年生,山东茌平人,历史学博士,齐鲁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社会史、中国近现代社会基本问题,在《北京社会科学》、《东岳论丛》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文丛:近代旅京山东人研究》是“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文丛”之一。《近代旅京山东人研究》以近代旅京山东人为研究对象,考察期入京动因,同乡组织,经济活动,教育事业,政治活动等多个侧面的内容,是近代旅京山东人的全景展示。

 

展开
精彩书摘
  (四)悠久的经商传统
  前面已经谈到山东向北京输出教育人才和劳动力,除了这两类移民外,还有外出经商人员。去北京谋求商机也是近代山东人向北京迁移的重要原因。    。
  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遏制人们的求富心理。山东虽然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但并没有放弃对财富的追求。自先秦以来,山东就有着悠久的经商传统,善于经商的管仲、子贡、范蠡都是古代山东人经商的典型。山东地处沿海,对外贸易便利,加上运河的开通,使得南北交通发达,从而为山东发展工商业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①因山东与辽东、京津地区有较近的地缘关系,故山东人去关东、北京这两个地方经商的人数比较多。此情景可在《黄县志》得到印证:“其商于外者,辽东为多,京都次之。”②由于北京比其他北方城市拥有更为丰富的商机,一部分山东人把发展工商业的目光放到了京城,纷纷前往北京从事商业。因此,离乡赴京经商也是一种有目的的移居活动。
  明清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农业、手工业得到发展,商业也日趋繁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向小商品经济转化,山东省内出现了三片经济发达区,即沿运河的鲁西地区、以济南为中心的鲁中地区和沿海的胶东地区。
  在清末黄河铜瓦厢大改道之前,以输送漕粮为主要功能的南北大运河是华北平原和江淮平原的水上交通大动脉,山东地段以运河为中心向外辐射的长条形地带是全省商品经济最为发达地区,出现了一系列著名工商业城镇,如济宁、聊城、临清、德州等。明清时期,临清就因沿运河而成为“南北之要冲,京师之门户,舟车所至,外连三边,士大夫有事于朝,内出而外入者,道所必由”①,济宁亦是“当漕河要害之冲,江淮百货走集……济当南北咽喉¨。…士绅之舆舟如织”②。
  随着经济开始由传统的自然经济向近代市场经济转化,山东城乡市场网络体系初步形成。③鲁中地区和胶东地区是山东半岛与京津、中原和东北之间经济交流的重要区域。由于交通便利,商贸流通频繁,促进了这两块区域的工商业发展,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城镇,并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带动了山东省工商业经济的发展。这些工商业城镇包括青州、颜神镇(今博山)、潍县、莱阳、诸城等地。④晚清时期,随着黄河、运河的衰落以及铁路、公路等近代交通的发展,山东经济区域转移到东部沿海地区。⑤
  山东各地尤其是沿海地区,普遍盛行经商风气,在清代早期山东各县的地方志中都有程度不等的记载。如康熙朝的《莱阳县志》称:莱阳商人“资之饶者,置货于京师、金陵、苏、杭、淮、扬,其歉者,远至临清,近则南北台、青山庙”①。《栖霞县志》记载更为详细:清朝初年,栖霞县商人,有“富厚者,家多牧羊至千百为群,或贩榆树皮于京师”,还有“收买防风、黄芩等药材者”。②
  登州是山东外出经商风气极为浓厚的地区之一。登州府处于山东半岛之东段,下辖除栖霞外的蓬莱、招远、黄县、莱阳、文登、福山、海阳、荣成和宁海州等9个州县,三面临海,海运交通方便。“滨海之利,九属皆资”③。道光年间,“荣邑为山陬海噬之地,…鱼盐之利藉为衣食计者,亦甚夥矣”,“岁歉则轻去其乡,奔走京师、辽东、塞北”④。山东胶州商人“商大者日装运。江南、关东及各海口皆有行商”⑤。同治朝《即墨县志》则记载称,即墨商人刘鼎,清康熙初年就曾在北京从事贸易。⑥光绪年间栖霞人王永盛去京师后,不数年经营致富。
  ……
展开
目录


导言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选题意义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第三节  方法和史料的准备情况

第一章  近代山东人进京概况
第一节  前近代山东人进京概况及特点
第二节  近代山东人进京的原因
第三节  数量规模与人口结构

第二章  从会馆到同乡会——旅京山东同乡组织的近代变迁
第一节  会馆——前近代的旅京山东同乡组织
第二节  同乡会——近代的旅京山东同乡组织

第三章  近代北京的山东商人
第一节  经营范围
第二节  经营方式
第三节  社会影响力
第四节  双峰并峙:与旅京晋商之比较

第四章  近代旅京山东人的教育活动
第一节  创办北京私立山东中学
第二节  创办私立青岛大学

第五章  近代旅京山东人的政见分歧
第一节  莱阳民变中的旅京山东人
第二节  田中玉事件

第六章  家乡、国家与民族主义
第一节  收回山东利权
第二节  收回青岛主权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