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教育公平:政府责任与财政制度: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and fiscal system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48282
  • 作      者:
    张菀洺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张菀洺,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民经济学与公共政策研究。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学术月刊》《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战线》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成果先后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出版学术专著2部、教材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及商务部、发改委等部委研究课题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教育公平:政府责任与财政制度》从厘清各类教育的属性及教育公平的内涵与价值取向入手,分析不同种类教育的供给效率及其影响因素,采用时间序列模型、合成数据模型等实证方法考察不同时期教育财政体制与教育公平之间的相关性及权重,分析影响教育公平的主要政策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教育公平:政府责任与财政制度》的一大创新之处是,从基于社会公平考量的公共服务供给与政府职能入手,在分析教育、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础上,考察了教育收益率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实证研究:从教育扩展、教育分布与收入分配关系的视角,分析了教育公平对社会公平的基础性作用。
展开
精彩书摘
  再次,公平地享受教育权利这一基本人权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基础价值之一。教育公平作为一个基本的人权问题,是人类个体心理和智力自主的根本,是获得学习与成功机会的重要保障。通过制定教育公平法规,实施教育公平政策,能有效提高人作为社会主体的价值地位,充分张扬个人自主的独立意识,全面发展个人的价值,从而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公平的内涵已经从教育机会公平扩展到教育过程公平,进而再扩展到教育结果公平。②
  由于教育公平对社会公平与发展的重要影响,促进了社会科学不同学科的多元探讨,扩展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视角。比如,伦理学从公正、正义的社会道德标准出发,视教育公平为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通过罗尔斯著名的三原则,即平等自由、机会的公正平等以及差别原则,强调教育公平的核心精神应该是“合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并通过关注困难群体来体现教育公平价值内涵。
  法学理论认为受教育权利的普遍化是一个基本人权问题,受教育乃天赋人权,且社会成员应按比例平等分享。其核心精神强调的是,相同情况相同对待,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不同对待对应相关的不同。在教育公平的实践中,则体现为对基本教育权利义务的规定以及依法保障教育机会均等。
  社会学的理论认为教育具有社会化和选拔功能。为有效促进整个社会的平等,教育公平的重点是:教育机会均等应贯穿于整个教育系统以及学生在校学习的整个期间;教育系统的机会均等必须与社会其他系统的机会均等协调一致。社会学把教育公平的重要原则概括为:水平公平、垂直公平、代际公平、受教育机会均等。在实践中,强调入学机会均等、教育条件均等、教育结果均等、竞争机会均等、成果机会均等。
  经济学认为公平是与资源的分配及享用相联系的。以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为指导原则,经济学强调教育资源分配的起始性、横向性的均等,财政中性、调整特殊需要、成本分担与成本补偿,以及公共资源从富裕流向贫困的制度安排。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教育公平——国家核心价值的优先选择与学理基础
第一节 作为国家核心价值的社会公正
一、社会公正的次序选择
二、从教育公平到社会公正:多学科考察与评价
第二节 思想史中的教育公平理念
一、西方社会公平理论概述
二、我国教育公平理论追溯
第三节 教育促进社会公平主题的学理基础
一、罗尔斯的教育公平理论
二、科尔曼的教育公平思想
三、胡森的教育公平理念
四、帕森斯的教育公平观念

第二章 基于社会公平考量的公共服务供给与政府职能
第一节 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政府责任
一、公共服务供给理论及其发展
二、公共服务的产品属性及政府职能
第二节 政府与市场的三模型理论及责任边界
一、基于三模型论的政府责任边界
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责任边界及差异
第三节 政府供给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
一、政府供给公共服务的主要模式
二、我国公共服务的模式选择

第三章 公共产品中的教育供给与政府责任
第一节 公共产品的分类及其市场均衡
一、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分类及特征
二、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市场均衡
第二节 教育的产品分类及供给分析
一、社会公共需要性质教育的局部均衡——以基础教育为例
二、非社会公共需要性质的供给分析——以高等教育为例
第三节 教育产品的供给效率分析
一、教育的外部性效率损失
二、教育私人供给的效率损失

第四章 教育、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
第一节 教育与人力资本投资
一、教育——人力资本的一种投资
二、人力资本的要义与投资计算
第二节 教育与经济增长的数理分析
一、对经济增长“余值”的探究
二、丹尼森、库兹涅茨的实证分析
三、罗默与卢卡斯的经济增长模型
第三节 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实证分析
一、舒尔茨关于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算方法
二、丹尼森的教育量简化指数方法
三、劳动力质量修正法
四、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第五章 教育与收入分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第一节 教育收益率的计算方法与实证研究
一、教育收益率的计算方法与评价
二、教育收益率的实证研究
第二节 教育扩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
一、教育扩展与收入分配的理论推导
二、教育扩展与收入分配的实证研究
第三节 教育分布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
一、教育分布与收入分配的理论研究
二、教育分布与收入分配的实证研究

第六章 教育公平的政府责任及财政制度的国际比较
第一节 各国教育公平观的演变与政府财政责任
一、义务教育的政府财政责任
二、高等教育的政府财政责任
第二节 各国促进教育公平的制度设计
一、美国教育机会均等的公平理念
二、英国教育制度变迁中的公平探索
三、日本的教育公平观念与制度设计
四、印度义务教育的推进
五、我国教育财政制度变迁

第七章 我国基础教育与财政公平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我国教育公平的测算与教育资源配置分析
一、我国教育公平状况——基于教育基尼系数的测算
二、我国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公共教育的政策选择
第二节 我国基础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方法
一、教育公平实证研究维度
二、教育公平的测算指标
第三节 我国各省区基础教育经费支出差异比较
一、我国各省区普通小学教育经费支出差异比较
二、我国各省区普通初中教育经费支出差异比较
三、我国各省区普通中学教育经费支出差异比较
四、我国各省区基础教育财政状况的综合比较

第八章 我国基础教育财政中性的回归分析及检验
第一节 理论模型与变量数据描述
一、三种理论模型
二、变量数据描述
第二节 我国31个省区基础教育财政中性的实证研究
一、普通小学的教育财政中性
二、普通初中的教育财政中性
三、我国普通中学的教育财政状况
第三节 我国31个省区基础教育财政中性评价

第九章 促进教育公平的财政制度安排与教育制度改革
第一节 教育供给中的政府责任
一、教育的法定权利
二、教育的社会公共需求属性及政府责任
三、政府供给公共教育的模式
第二节 与政府责任相匹配的教育财政制度安排
一、我国教育财政制度及政府职责
二、基于公平目标的财政资源配置
第三节 国家可持续发展与教育制度改革
一、教育体制改革——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迫切需要
二、我国教育发展中的重大体制性障碍
三、教育体制改革目标及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