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高校知识转移的机理及效率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7107151
  • 作      者:
    吴洁著
  • 出 版 社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吴洁,女,1968年2月生;教授,管理学博士,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现就职于江苏科、技大学。现担任任江苏省科学学与科学管理研究会理事s镇江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和镇江市社科研究中心专家等学术和社会职务。
展开
内容介绍
  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中,高校不但是知识创新和知识转移系统的主要主体,而且也是技术创新和知识应用系统的主体。《高校知识转移的机理及效率研究》首先分析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知识创新源头地位和知识推动作用;其次,按照高校知识转移的动因、机理和效率三方面,依次研究:高校知识转移的前提条件、理论依据、利益选择、转移效率等。《高校知识转移的机理及效率研究》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早在16—17世纪,知识就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杠杆。英国的弗兰西斯.培根在《新工具》中提出的“知识就是力量’’的论断,扫除了妨碍科学发展的幻想和偏见,打破了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宗教唯心主义的思想枷锁。培根说:“人类的知识和人类的权力归于一体,任何人有了科学知识,才可能认识自然规律,运用这些规律,才可能驾驭自然,改造自然,没有知识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他反复论证:知识就是力量,力量就是知识。这个结论解放了人的思想,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可以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一次使科学知识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19世纪,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关于创新是经济动力的主要基础之一的论点为现代熊彼特派经济学家广泛引用。
  知识经济发源于19世纪80年代兴起的高科技革命,1991年“冷战”结束后,国际竞争重点转移到经济科技领域,这加速了经济知识化的步伐。高科技革命不但使人类的知识总量迅速增加,而且使得人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DECD)在1996年的国际组织文件中首次正式使用了“知识经济’’(Kno WledgC-basedEConomy)这个新概念,并指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应用之上的新型经济。
  知识经济中的知识,是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和内在动力。现代管理大师彼特.德鲁克指出:知识是今天唯一深远的资源。知识既包含自然科学和技术的知识,也包含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既包含可编码的显性知识,也包含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隐性知识。知识经济的发展是两类知识互动作用的结果。各种知识形态的流动、转移和演化,已成为科学界、经济界和管理界越来越关注的重要问题。知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基于知识的产业和技术的快速商业化成为现在以及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
  ……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知识转移的研究述评
1.2.2  高校知识转移研究述评
1.2.3  知识管理的研究述评
1.3  本书的主要工作
第2章  高校知识转移的主体分析
2.1  高校知识发展职能
2.1.1  高校的职能分析
2.1.2  高校基础研究现状
2.2  高校知识发展特征
2.2.1  高校知识的分类
2.2.2  高校知识发展特征
2.2.3  高校知识发展趋势
2.3  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
2.3.1  高校外部作用因素分析
2.3.2  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
2.3.3  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
第3章  基于熵的高校知识创新能力研究
3.1  熵理论
3.1.1  熵理论的概念
3.1.2  熵理论的性质
3.1.3  信息熵的引入
3.2  知识熵
3.2.1  数据、信息、知识的关系
3.2.2  知识熵的定义
3.2.3  知识熵的模型
3.2.4  知识熵的测算
3.3  高校知识创新能力的评价
3.3.1  高校的知识创新
3.3.2  熵值法
3.3.3  高校知识创新能力评价
3.3.4  评价指标数据处理
3.3.5  评价结果分析
第4章  高校知识转移的机理研究
4.1  高校组织的耗散结构分析
4.1.1  耗散结构理论概念
4.1.2  耗散结构与熵
4.1.3  耗散结构理论与知识创新
4.1.4  耗散结构理论与知识转移
4.2  高校知识转移的一般模型
4.2.1  高校知识转移分析
4.2.2  高校知识转移熵
4.2.3  高校知识转移层次
4.2.4  高校内部知识转移的一般模型
4.2.5  高校外部知识转移的一般模型
4.3  高校知识转移超循环现象分析
4.3.1  超循环理论
4.3.2  高校知识转移超循环模型
4.3.3  高校知识转移超循环的作用
第5章 高校知识转移的利益驱动研究
5.1  高校知识转移动力机制
5.1.1  高校知识转移的动力机制
5.1.2  高校知识转移渠道
5.1.3  高校知识转移途径
5.2  企业吸收转移知识的动力机制
5.2.1  企业吸收转移知识的动力机制
5.2.2  企业吸收转移知识的数理分析
5.3  高校知识转移博弈分析
5.3.1  知识转移一般过程
5.3.2  知识转移的利益分配
5.3.3  知识转移博弈分析
第6章  高校知识转移的效率研究
6.1  技术效率的度量
6.1.1  生产前沿面理论
6.1.2  技术效率的概念
6.1.3  技术效率的度量
6.2  高校知识转移效率模型选择
6.2.1  经济学原理分析
6.2.2  模型选择分析
6.3  高校知识转移效率实证分析
6.3.1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设定
6.3.2  高校知识转移效率实证计算
6.3.3  高校知识转移效率结果分析
第7章  全书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工作和创新
7.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