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早在16—17世纪,知识就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杠杆。英国的弗兰西斯.培根在《新工具》中提出的“知识就是力量’’的论断,扫除了妨碍科学发展的幻想和偏见,打破了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宗教唯心主义的思想枷锁。培根说:“人类的知识和人类的权力归于一体,任何人有了科学知识,才可能认识自然规律,运用这些规律,才可能驾驭自然,改造自然,没有知识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他反复论证:知识就是力量,力量就是知识。这个结论解放了人的思想,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可以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一次使科学知识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19世纪,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关于创新是经济动力的主要基础之一的论点为现代熊彼特派经济学家广泛引用。
知识经济发源于19世纪80年代兴起的高科技革命,1991年“冷战”结束后,国际竞争重点转移到经济科技领域,这加速了经济知识化的步伐。高科技革命不但使人类的知识总量迅速增加,而且使得人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DECD)在1996年的国际组织文件中首次正式使用了“知识经济’’(Kno WledgC-basedEConomy)这个新概念,并指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应用之上的新型经济。
知识经济中的知识,是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和内在动力。现代管理大师彼特.德鲁克指出:知识是今天唯一深远的资源。知识既包含自然科学和技术的知识,也包含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既包含可编码的显性知识,也包含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隐性知识。知识经济的发展是两类知识互动作用的结果。各种知识形态的流动、转移和演化,已成为科学界、经济界和管理界越来越关注的重要问题。知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基于知识的产业和技术的快速商业化成为现在以及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
……
展开